最近有部电视剧很火,叫人民的名义。它火到什么程度呢?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听到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都没法聊天了。这就意味着与它相关的梗在广为传播,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你会感到和人沟通是有障碍的,就是说在别人都会心一笑的时候你将一脸懵逼。我认为这种现象就代表着它火到了比较极致的一个程度,那么我就开始思考了,它为什么火呢?又是怎么火起来的呢?我认为这部戏其实有很大的原因是通过互联网走红的,如果只是在线下是无法形成这么强大的一个能量的,所以我们要研究它走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做互联网+,就应该对一些典型的互联网事件有认知,所以我们今天关注的并不是剧情,而是这个事件在互联网中传播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我觉得这个事得从湖南卫视讲起,一听名字这么老套的主旋律电视剧不是应该在央视播的吗?然而它是被湖南卫视买断5年版权并且首播的,不管这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选,但是我认为湖南卫视为这部剧的第一波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因为湖南卫视有鲜明的特点,观众偏年轻化,而且十分热衷于娱乐。观众可能原本也就随便看看,然后一不小心发现了达康书记,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弹幕很活跃、表情包也出来了,用一个网友的评论说,90后对偶像的最高敬意就是制作它的表情包!
我认为他们是舆论火势的第一波自然推手,那么这个群体有什么特点呢?我想到了鹿晗,曾经有人评论鹿晗说,他的粉丝认为他很真实很真诚,不作。我发现达康书记的形象也符合了这些特性,就是很真实,很有性格,无公害,指的是一心为公,表演还很萌。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观众认可达康书记这个人,其实是认同他身上的某些特性,并以传播这种价值观为荣,随之开始了互联网的自然传播。我把这一波观众看成是这部戏走红的火种,熊熊大火燃烧的起点,正是他们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形成了第二波星星之火。
那星星之火是谁呢?我先跟大家分享一组粗略的统计数据,人民的名义最开始的观众以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播出到第十几集的时候,主力观众开始登场,也就是25到38岁的观众,占到观众总数的35%,而且还并不多见的以男性为主,这部分观众是认真把剧看完的人,他们关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甚至是穿帮找茬。他们可能在第一波火种的势头下知道了这部戏,然后被吸引甚至圈粉了,成了第二波推手。
那么他们是如何被吸引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群体有什么特征,我们来打一下标签。这些人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是这段时间他们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追剧。奇怪吗?不奇怪,因为他们当中会有很多人从这部剧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了一种代入感,不相信?我们来看陆毅,代表了一类根正苗红有信仰的正义人士,属于精英阶层,他们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正义感,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我有个在法院工作的朋友跟我说,公安有湄公河行动代言,现在检察院有了人民的正义,他们都扬眉吐气了,我们法院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片子,前两年有个《小镇法官》,那简直就是误导群众,我们的工作是专业严谨的,那些电视剧严重败坏了我们法院的形象。这说明什么,一大波的执法人员从这里找到了认同感,而且希望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它,这是他们的本能需求,虽然平时他们都在基层埋头苦干。还有一类,祁同伟类,它代表了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这其实是广泛地隐藏在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他们是知识阶层甚至是执法者,是游戏规则的捍卫者,但是他们恰恰利用了对游戏规则的熟悉,找到漏洞,为自己谋利,甚至不惜突破底线,而他们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往往冠冕堂皇,一心为己的理由是社会辜负了他,可能没有人承认自己会是祁同伟,但是一定有许多人在做着祁同伟早期阶段的事情,就是没有犯罪没有危害社会但是一心向上爬,秉持着富贵险中求的观念不惜剑走偏锋,这类人会默默地把片子看完,然后陷入深深地思考。还有高育良稳扎稳打韬光养晦,李达康敢闯敢干但是又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很多很多。其实通过这些角色传递出来不同的价值观,但是这个群体依然有一些共性,就是追求真实,独立思考。何以见得呢?这个主力群体并不是常规的追剧人群,因为他们通常在忙工作,而且不喜欢在一些虚无缥缈又拖沓的电视剧里浪费时间,他们在真实的世界更投入,所以这部剧的写实吸引了他们。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乐于思考,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热议,例如孙连成冤不冤的问题,大家就讨论得很热烈。李达康好不好,也很多不同的声音。
我认为这是人民的名义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自带的争议性找到了愿意思考的受众,这些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议论纷纷,这时候还是UGC的阶段,就是成功的吸引了观众,而且观众的参与度很高,舆情高涨,逐渐从一个火种形成了大量的星星之火。
那么星星之火是什么时候燎原的呢?我认为是在PGC大量涌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已经变成全民消费了。淘宝有达康书记同款了,从茶杯到毛衫,微信里产生了100多篇关于人民的名义的10万+的图文,各种号的专业写手都来蹭热点都来造势,都市情感号写高玉良和吴惠芬的婚姻,人才管理的号写班子班子怎么搭,人才怎么用;时尚的号就分析分析高小琴的穿着,还有机关内干部的着装,一切一切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被挖掘出来了,这是专业推手,进一步把人民的名义这把火推向了高潮,这时候我认为是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一部戏火了,有它的必然因素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我们一定无法复制一个成功,但是我始终相信,所有的互联网事件都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以用户为基础以社会期望的价值观为导向,同样我们在未来去做产品和运营的策划时,也要依托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运用一些套路和技巧,才有可能真正引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