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无数热爱他的读者产生景仰之情:干净洗练的叙事性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过目难忘。老人桑地亚哥浑身透溢着大海顽强不屈、自由奔放、狂浪不羁、永不服输的精神特质,更是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标志。每一次重温经典,回味着老人与鲨鱼的奋力搏击,仿佛又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做一个永不屈服的硬汉,不仅需要强健壮硕的身体,更需要一颗刚毅强大的灵魂。
这种刚毅强大的品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中国已故著名作家茅盾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炎帝之少女,游东海溺而不返,化身为精卫,衔西山之木石,这种刚毅之精神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之一。回味先圣“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感受生命顽强坚毅的存在,可以超越时间本身。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中,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从结构上作了分析,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这种展开中同时成为人的舞台。这种展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相应的对应样式。《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他尽管也说“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过程性。存在不是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历史性、时间性的展开活动。因此,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它是此在通过现身、领会、言谈等生存机制组建、构成或开展出来的。由此可见,渴望获得永恒存在的意义的最好方式,必须具备精卫一样坚毅刚卓的精神品质,永远坚持不懈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