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27
沉默在心理咨询中是指个体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长时间的停顿。
中文名
沉默
外文名
silence
应用学科
心理学
概念
沉默是指当需要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而需要回答问题时,求助者出现了停止回答与探索的现象,阻碍了咨询的顺利进行。它是个体对于心理咨询最积极的、最主动的抵抗。
类型
(1)、怀疑型。由于来访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
(2)、茫然型。有些来访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什么是咨询师希望知道的,什么是重要的叙述内容;有时则是求助者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故也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或者是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而一时陷入沉默的状态。这时,求助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询问的色彩。
(3)、情绪型。它们可能是由于情绪所致,诸如气愤、恐惧、羞愧等。比如,来访者害怕出现某种情况,像谈论自己不愿谈及的话题,此时的沉默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我不愿涉及这个话题”、“我不想呆在这儿了”。求助者也可能由于谈到或回想起过去自己做错的事而非常羞愧,他用沉默来躲避。这时,他可能会回避与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手脚不停地乱动。当来访者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时,也可能用沉默来传达这一信息。此外,他们还可能对咨询师瞪眼、气呼呼地看着周围。
(4)、思考型。此时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似有所悟;或者他正在回忆某一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的往事;也可能他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感情。即来访者此时的沉默是由于他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在动作上,他可能会睁大眼睛,使劲地想,也可能是眯起眼睛,自言自语似的。凝视空间的某一点,往往被认为是这种沉默的标志性行为。
(5)、内向型。这种沉默源于来访者的个性原因,比如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沉默是他与人交往的经常性方式,尤其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就更是如此。这样的人,在咨询中容易表现出沉默,即使他有话也是三言两语。或许在他来访之前,已反复考虑过应怎么讲,可一到询问现场,很可能就讲不出来,他会显得欲言又止,颇为不安。
(6)、反抗型,即来访者不想讲,这里主要指那些被动求助者,他们本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接受咨询,是别人要他们来的,故用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伴随着沉默的是怀疑、无所谓、随心所欲、很不耐烦,甚至气愤、敌意等。沉默行为的出现,将使咨询暂时无法进行,会导致紧张、压抑、尴尬,只有第四种情况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对此,咨询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
处理方法
1、怀疑型沉默,咨询师应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同时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有时或许需要再三的保证,有时也可以暂时搁一下。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面谈开始,或所谈问题在求助者看来很严重、内心很矛盾时。
2、茫然型沉默,咨询师应进行很好的倾听,通过内容反应和表达技术,促进来访者的充分表达,帮助来访者深化认识,明确自己的问题、原因、表现所在。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尽量简洁、通俗、易懂。
3、情绪型沉默,咨询师应多使用情感反应和表达技术,通过共情,缓解情绪。当来访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要及时发现,主动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若是由自己失误所引起,可以主动道歉。若有可能是误会,则应予以解释、消除。
4、沉默是思考型,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咨询师可以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等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一般来说,不宜打断求助者的思维。如果思考、沉默时间过长,咨询师可关切地询问,协助对方思考。
5、内向型沉默,因个性原因导致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鼓励来访者表达,并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切不可急躁、不耐烦,否则,来访者可能会更退缩、更沉默。
6、反抗型沉默,来访者本人不愿咨询引起沉默,咨询师的处理就更应注意方式方法。首先应辨明沉默原因:是来访者对别人让他来咨询(有时还带有强制性)不满,并把这种不满转移到咨询中,但对咨询本身无偏见;二是对咨询本身也存在偏见,不愿配合。
7、沉默也可能是移情的作用,来访者把咨询师当作他以前生活中某个有影响的人物,不知不觉中把当时的那种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或者,这种移情是来访者生活中挫折情绪的转移。对此,咨询师应注意分辨,有时没有理由的对抗,很可能就有这种成分。故咨询师应妥善利用移情来了解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