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当听说有某一个人陷入一种狂热的单相思,继而做出很多出于本能不可控的疯狂举动时,都会有一种扼腕和战栗感。
我们不谈所谓的宿命论,也不去用自己的立场评判这种现象,确实感情的事情很多都是无法解释且没有规律可循的,到头来我们只能是认知自己最直接的感受。
前些日子入手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本打算是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消化的,想不到这只是本书收录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全文就是一封长信,作者连主角的名字都没有给,对于我们来讲,这确实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短暂的一生,可是对于那个陌生女人,这是她深藏于心坚贞刻骨的秘密。
说实话,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严重把自己带入那个情境了,以至于很快就读完了这封信,想到很多可逆的结局,可最终也是于事无补的,心里多多少少是有点失落和莫名压抑。
不得不再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不可估量。女主常年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地方,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半夜施暴的邻居。在长期这种阴暗的现实压迫下,突然来了个全新的邻居,又听说是个作家,自然心里欢腾起了全新的希望。在还没有见到传说中的作家本人的时候,女主就已经在心里想象过无数次他的样子。
在十三岁的那么一天,女主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作家本人,想不到是一个英俊温和的青年才俊,关键是对方还要命的博学多才、幽默且富有,从此女主对他的仰慕就自然来势凶猛、覆水难收了。
少女时代单纯的爱恋,如洪水猛兽,在没有变更环境或者机遇的情况下,或许是良药亦或许是不可逆转的砒霜,尤其是这种稍微有点病态的一厢情愿的单方面感情。 女主将所有快乐的源泉寄望于每天在期待、等待、渴望见到作家的过程中,为此还积极改变去学习所有她认为可以让自己更加接近作家的事物。
如果故事按照这样的方式良性发展的话,或者说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励志故事了。可是三年后女主的母亲改嫁,带着悲痛欲绝的女儿离开了她赖以幸福的地方,可怜的母亲对于女儿的心事竟然一无所知!
新的环境没有能够让女主淡忘那个锋芒毕露的作家,女主反而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杜绝一切社交和一切年轻男子的追求,可怕的是她始终认为自己是完整属于作家的,因此两年后,在自己的争取下,她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女主此时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动人的妙龄女孩,引起风流成性的作家的注意显然是轻而易举。女主已经开始明白作家是一个喜欢自由、不喜欢束缚和承担的野马,可是她内心对于他的那份爱还是和五年前一样澄净执着。她对于他是完全不设防的,因此也就成了他众多猎艳对象的一名,完整的献出自己。
女主痴心妄想自己或许可以得到他不一样的待遇,可是事实上在作家眼里,她和所有夜场里袒胸露背,主动投怀送抱抑或觊觎他金钱和地位的女孩并无两样。作家像对待所有一夜情女孩的方式自动疏远了她,自尊也让女主默默选择了离开,而因为浓郁的爱让她独自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下了他并不知情的他们的儿子。
有些爱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转移和延续的,确实有点可笑的可悲。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主身边依然不乏众多追求者,其中有当时的各种显赫贵族,可是女主却认为自己不可以这样背叛自己的爱情,因此一再拒绝那些男人的求婚,却用身体和他们交换更多可以给儿子优越生活的资源。
在人生的很多阶段,事实上只要女主愿意尝试换一种思维,或许这不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盲目去爱一个不可能的人,甚至对方都完全不记得她,在人生很多次可以转角的地方,都固执留守住一份无法描述的爱。 最后,女主的儿子生病离开了人世,女主的精神世界瞬间土崩瓦解,这样惨烈的爱情方式让我不寒而栗。
不管什么样的爱情才值得被歌颂,也不管故事的主人公是否曾经真正得到岌岌可危的幸福。但是,一个稍不留情就可以把自己轻易毁掉的人,一个让你对生活本身提不起任何兴趣的人,一个令自己没有任何信仰以持续生活的人,确实可怖极了 。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凭什么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全心全意爱一个人?
盲目的爱,或许让我们在前进的光辉里面目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