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体味着压抑的深情,听完全是满满的感动,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当我学会在KTV演唱时,却始终找不到,该隐瞒的事总是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觉。这个奇女子经历了怎样荡气回肠的爱情,让她如此的无语与顿悟;她的歌正如深夜倍感寂寞时的一杯酒,一根烟;或者是冰冷夜里的一个拥抱,听着她的歌,你会心安,会平静。
最近电视剧《原来你还在这里》正好用了这首歌做主题曲,由于看过辛夷坞的同名小说,非常清楚故事的概况,不忍破坏心中原有的美,因此没看电视剧。年轻时候的真挚爱恋,走在一起后却因彼此的个性特征,在维持“家”的过程中,彼此的骄傲与固执,让他们俩深受折磨以致分手,爱却还在!一直牵挂彼此,爱牵引着他们又一次相遇,发现原来你一直在这里,爱不曾改变!经历过伤害的两个人珍惜彼此,继续走下去……
几乎同样的名字,一首歌、一本书却传达着两种不同的爱情。对于我,就好像繁星闪烁而我们恰好在看同一颗星——感受到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惊喜。每个人感受背后代表着他需求的不同,爱情无论是什么?你都要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样感情。
我们渴望某物或某人,实际上并不是想要这个东西或人,而是这个人、事、物所代表和象征的感受。比如,我想要钱,不要把愿望停留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纸上,这时候应该调动(你以为)钱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和自由感上。
比如你想得到某人的喜欢,不要停留在这个人的身体上,而是去觉察你想要的其实是他/她带给你的什么感受。故事中的男主人程铮得到了苏韵锦,却忘记了他一直渴望苏韵锦深爱自己,像他爱苏韵锦一样!他像一个孩子一样不断试探和挑战,只为了证明苏韵锦爱不爱他,却忽略了苏韵锦的自卑与敏感;苏韵锦最想得到的就是别人的尊重,她的家庭让她自卑得过于好强,在最爱的人面前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她爱程铮,是始于程铮对她的尊重和珍视,去也败在这里,走着走着,都忘记了彼此当初最重要的感受是什么?
关于故事的结局,分析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欲求,故事情节有哪些人物、哪些环境对其影响最大?自然展现我们每一个读者和观众的内心真实想法时,其实就是一个投射实验,个体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情绪动机、兴趣、愿望等人格特点无意识地反映在外界刺激的心理倾向。
如同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70天,当你在回来时,你发现一切在变又好像一切没有变,原本世界就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我们却固执的认为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伤害自己的是自己的念头,而不是事件本身。苏韵锦和程铮并不是因为外在的任何东西或者是残酷的生活差异不断造成感情分裂,背景不同、家庭不同的人是因为爱,他们得到爱的时候,没有外在任何人或事就可以随时调动这种感受。
当他们处于什么感受/频率/状态,就会显化什么象征。但,显化不是我们的目的。进一步,我们要知道,真正治愈的不是你物质上的匮乏,得到某人;而是透过/穿过(through )物质的表象,心灵“调头”认出了自己的本自具足、认出了自己的源头。他们已经拥有彼此真诚的爱,何必再计较外在世界中的得失,忘记了真正要的是什么。
真正带给我们喜悦的从来不是外面的哪个人、事、物,而是你本身就是喜悦就是富足。我们控制自己的大脑,做主自己的念头,为自己负责,每一个我们看到、听到的、想的、说的,都是不断被自己吸引来的,你希望它是好的,他就是更好的,你想他坏,他就刻意更坏给你看。
有的时候就特别神奇,因为当你完全相信自己的宇宙,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苏韵锦和程铮相信自己还爱着对方,爱就指引着他们到了一个真正喜悦、平和、有爱的地方——让他们发现彼此“原来你还在这里”。
犹如: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 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 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 、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 欢喜。仓央嘉措唯美的爱情诗用来形容自我与真我最为合适,无论何时真我一直都在,所以保护好自己,把自己交给真我,把快乐拿回来,爱与和平就在你身边!
会发现,原来你一直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