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生活会让人有种错觉(或者并非错觉),就是周围的人都活得很潇洒富足,连带地觉得只有自己在老鼠圈打转。Again,这种*感觉*的问题在于它只是一种感觉,完全忽略了概率的量化思维。这周的银行家培训,再一次体会到量化的力量,惭愧自己的学术不精。
如果我们把财务自由分为4个层次并量化,其实大体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层次:活下去的/必要的财务自由】
对应现金流游戏职业卡片:门卫,卡车司机
什么叫活下去的财务自由?这个其实很直接,就是没有这些就活不下去了。50元的set menu算不算活下去?当然不是!2元一个的包子能够填饱肚子就行,那才是。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需要多少钱呢?如果按照上海的最低生活保障(这个数字让我有些震惊)- 不到1000元!一天不到33元!
也就是说,在上海需要多少被动收入可以达到财务自由呢?不到1000元一个月(其实我们培训课上是按2000元算的)。
1000* 12个月 = 1w2
那如果我们假设指数基金的定投收益每年是10%(其实可以达到12%-15%),1w2/ 10% = 12w,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12w本金/第一桶金;就可以被动收入超过总资产,达到财务自由。
【第二层次:需要的/舒适的财务自由】
对应现金流游戏职业卡片:经理,小学教师
大家肯定会说,第一层听上去太苦逼了,我们来看第二层。说白了,需要的财务自由就是大家都活成的样子。那上海最新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呢? 差不多1w元 (9580,应该是税前),也就是说只要有1w的被动收入,就能活成大多数的模样。而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平均数”,那一般来说中位数应该在平均数以下,也就是超过50%的人在1w以下。
同样按指数基金10%的年化回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1w*12/10% = 120w的第一桶金,从而实现被动收入超过总支出,达到需要的财务自由。
【第三层次: 奢侈的财务自由】
对应现金流游戏职业卡片:医生,律师,飞机驾驶员
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想活得滋润一些,我们认为这个下限是多少呢?假设每月家庭开支5w,那么需要的被动收入为 5w*12/10% = 600w。这个数字跟香帅对一线城市中产总资产的定义正好差不多。
当然,这是下线,上无止境,因为人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第四个层次,如何与自己的欲望和平相处:
【第四层次:极简的财务自由】
从日本流行开来的* 断舍离*讲得就是这一种。佛教里的清心寡欲也是这一种。听着马丁老师描述自己和太太每几个月找一个安逸的大自然氧吧居住,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财务自由。
**
所以讲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财务自由跟三个因素有关:
1. 我们的总支出,或者说我们的欲望,我认为这是由生活不同阶段(比如单身,育儿,养老)和心理或者精神层面决定的
2. 我们的本金大小
3. 我们能够实现的变化收益率
如果要提早实现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财务自由,我们应该做的都是降低1,想办法提高2和3。
说老实话降低1真的不是我的强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慢慢变得清心寡欲起来,需要的外界物质刺激越来越少,或者说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就好,毕竟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幸福感。
2和3都是一个投资的问题,我这里说的投资包括人力投资,有研究表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是能跑赢10%的资产投资的,所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投资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坚持。然后从资本投资的角度,最近大家一直都在找新的更好的投资标的,说实话很累人,按马丁老师的说话,一个普通投资者,能够做好房产,股票和基金就已经很不错了。说的也是,在过去几年一直都是学习证券,依旧觉得是初学者,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过好在看到回报率在数量级上的提升。
最后,不要心急,财务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经历每个阶段的美好。我们只要记住把这个话题常伴于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