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这是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很高兴遇见你。很感人,我不止一次忍不住眼泪。
影片拍摄于2009年,取材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十年前的这部电影,拍得这么好,我竟然没有关注到。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俩,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本片先后获得华表奖、金鸡奖和平壤国际电影节大奖等重要奖项。
影片干净而简单,没有大片的华丽特效,非常朴素,据说演员多数都是本地群众演员。瓦娃姐弟俩就是从当地学生中挑选出来的。虽然简单,但故事非常好,这便够了。
网上查了下资料,介绍说导演是因为看到南方周末的“飞索上学”专题报道而决定拍摄电影的。这样的导演让人敬佩。
在影片中,瓦娃的父亲外出打工了,母亲在家一边在土地上劳作,一边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姐姐娜香每天溜索去上学,瓦娃被限制溜索上学,因为母亲三年前差点掉进怒江,同为自己的孩子,妈妈为什么同意姐姐溜索而不同意瓦娃呢?只是因为害怕吗?是因为瓦娃太小?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来村里工作的医生,不愿意在这种“鸟地方”此工作,临走前经不住姐姐娜香苦求,前去给婆婆看病,又被哄着溜了索,然后还给姐弟俩的朋友小狗“明明”治了伤,自言没想到自己最后一个病人竟然是狗。当孩子们对其说再见时,他说再也不见。
村里的小学来了一个深圳的新女老师夏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都穿着拖鞋时,她震惊了,很快开始用尺子测量孩子们脚的尺码,然后联系深圳的朋友给孩子们捐赠了新鞋和袜子。
瓦娃渴望上学,虽被母亲禁止溜索,却在房顶上制作假人伪装自己在家,偷偷溜索去上学,趴在窗台上偷看老师上课,被女老师发现后,飞快的跑了。一只脚穿着拖鞋,一只脚光着,鞋子先前溜索时掉在了岸边。
夏老师跟着娜香去家访,却在溜索时因为没有适时减速,停在了空中,面对滔滔江水,蹦过极的她还是紧张了,瓦香助她回到了岸边。瓦娃发现老师,怕偷偷溜索的事露馅躲了起来,却被前来的村长扛进了家,事情最终露馅。瓦娃喜欢姐姐的新鞋,讨价还价得到新鞋后,答应不再偷偷溜索。但夜里睡觉,心里却翻滚起来,早晨姐姐上学时,亲子把鞋穿到了姐姐的脚上。
姐姐到商店买盐时,看到了帆布鞋,夏老师跟着进来买了送给瓦娃。姐姐溜索过江时,发现鞋要掉伸手去抓,结果掉进了江里不幸去世了。自此后,瓦娃一句话没说过。
外出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为了不耽搁孩子上学,要亲子溜索送孩子上学,瓦娃妈妈依然不敢直面江水,以跳江相威胁。最后在老师的劝说下,同意了。后来,夏老师决定到家里给瓦娃上课。
最后,瓦娃家旁边建起大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上学”了。
影片的故事很棒,细节也非常多,母亲与爸爸的谈话、校长与男老师的对话、一家人对婆婆隐瞒娜香的死、瓦娃与测量队的对话、夏老师与瓦娃妈妈的对话,每一场都有着丰富的信息。特别是瓦娃与姐姐在片头关于城市和农村“孰好孰坏”的对话。
影片还赞扬了一下希望工程。想到我小时候上的村小,也是希望小学。
影片中姐弟之间深深的爱,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夏老师的善良,亦非常动人,因为很多老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也没有那么善良。就像片头不愿意留下的医生一样。
为夏老师这样的老师点赞。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就像校长说的,她跟别的老师不一样,不只是男老师口中的太美丽了,最美丽的,是她心灵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