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疯狂地大喊:“我失去了灵魂!”
他无休止地忍受着孤寂,耳边是一个又一个喧闹的声音,却宛若远在天边,缥缈而空洞。而他知道,耳边的声音越大,他的心越孤寂,而孤寂,终有一天会毁了他自己,毁了他的爱人,毁了他的生活。
这是一个生活在童年阴影的人,噩梦里尽是饱受性虐待和乱伦之苦的场景。第一次看《24重人格》时在白天,只是倒吸一口凉气无法置信,第二次拾起时于暗夜之中,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头皮渐渐发麻,似乎一股压迫与邪魅的力量向我袭来,那只干枯得只剩下骨头的罪恶之手仿佛也在触碰我的脸颊。我渐渐明白,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咒语在漫漫长夜中折磨人的痛苦。所以,戴维出现了,安娜和塞露蒂出现了,威斯奇出现了……为了分担那些暗藏在角落不可告人的屈辱和痛苦,他分裂了一个又一个分身,直至多达24个,而这一切,曾经都静默地潜藏在他的身体里。午夜亲笔写下的无休止的咒语、无法控制的自戕、无故响起的陌生的声音,分身们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平静美满的生活随即被打破。
刚开始时我十分羡慕卡梅伦——这个具有24重人格的人格分裂患者,瞬息之间,他可以化身可爱的四岁男孩,可以化身温柔、慈悲精灵般的智者,可以化身战斗力与行动力满满的实干家……但我慢慢发现,这些人格在的转换几乎不能受卡梅伦的控制,他这个本体人格,任人摆布地消失在外太空中,他的身体,充斥着其余24重人格的喋喋不休。他的每一次发病,带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恐慌与隔阂,也因此,他与挚爱的妻子渐渐相对无言。孤寂,毁了这个原本美满的家。
有时候到人越多的地方,越觉得孤单。纵然心中有二十四个不同的声音,卡梅伦只有无限的孤寂。
我曾经以为孤独是种独特的美好。那时的我,身边有一群嘻嘻哈哈的伙伴,拥有着成年人无法理解的快乐。那时我的奢望,是在夕阳染红了天边的黄昏,或是皎白的月亮升上枝头的夜晚,搬着板凳到走廊的尽头,不自主地陷入一种夹杂着忧伤的思虑中。我享受这种孤独。
时过境迁,依聚在一起的鸟儿各自飞远,而我并没有找到可以倚靠在一起的同类,陷入无穷无尽的孤独之中。有时满耳喧嚣,咀嚼着那句“人类的欢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时,似乎有点懂了鲁迅的自嘲。于是,只身一人是,我渴望融入到一个圈子里去;而真正身陷于人群中时,我又迫不及待地逃离——因为那些不是对的人,不是曾经有过的平和与喜悦,不是属于我的真实。
曾经,我很爱阅读。阅读需要孤独,也让我感受孤独,但那有什么,我欢喜这一份孤独赠予我的充盈与美满。如今,我重拾书本,竟是因为孤寂难耐,我最后的倔强,是寻求一个能与我对话的灵魂。但是,那一份充盈消失了,我患得患失,我冷漠残酷,既厌倦于深入地了解,又害怕轻易地失去。孤独成了我的噩梦。
我想我理解卡梅伦,当他最挚爱的妻子开始厌倦他时,当他最疼爱的儿子被骤然出现的分身吓坏时,本该紧靠在一起相拥的人渐行渐远。我理解充盈的灵魂被掏空的难受。
而对卡梅伦而言,又何止是难受。
他早已绝望透顶。
内心深处,他并不相信他会好起来。但是,他一次次地逼迫自己活下去。他曾是一个孤身在高空行走钢索的人,脚底下空荡荡的看不见一张网,那种无力,那种茫然,那种兢兢战战,游走于字里行间。他本可以纵身一跃解千愁,但他拼了命地找心理医生,他怀揣着不安与害怕去参加同类的聚会,他掏出暗藏的羞耻过往,将自己在众人面前血淋淋地剖析。我真的明白他孤身闯荡未知时的不安,因为同身而为人,我也要鼓起勇气尝试着一个人独行。
尽管我们与卡梅伦有那么多的不同,但同身而为人,我们身陷喧嚣之中的寂寞,身陷未知与迷茫之中。尽管卡梅伦遭遇了黑暗而耻辱的苦难童年,遭遇了迷茫而心酸的中年,他无数次陷入深渊,又无数次地爬起来。《24重人格》绝不仅仅是一本精神疾病的科普书,它更是一本鼓舞人心的励志小说,多少次我为卡梅伦的勇气留下泪水,多少次我想为他鼓掌呐喊,多少次我想追随他的步伐孤身闯荡……
愿每一位读《24重人格》者都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