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三次坐牢,入狱十几年,创作了近千首歌曲。47岁的三毛爱上了68岁的他。这就是富有传奇人生的歌王王洛宾。
1996年3月,83的王洛宾在新疆辞世。曾经的磨难,曾经的孤独,曾经的爱恋,都化作成一段段优美的旋律。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和《大坂城的姑娘》等被经久传唱。
他一生的坎坷,命运多舛。他祖父用画笔在悲戚中描摹从容,王洛宾用音符,凭歌声在苦难里锤炼永恒。他的音乐却充满快乐。他从没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他始终认为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
01)真正懂得哀伤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
1913年王洛宾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家。祖父画北京城楼上的花卉,也为逝世者画像。
祖父是遗像画师,目睹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这个老画家总是在人们的悲伤的哭声中一笔一划为死者画像。
他在画像时体味了太多如何与伤心之处,将自己定格快乐的经验。祖父常说:“一个真正懂得哀伤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快乐。”这份珍贵的精神密码,宿命般地成为了王洛宾人生的写照。
王洛宾60多岁时曾说:“我的很多成功的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创作,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
王洛宾在北京的潞河中学上了中学,学校里唱诗班美妙的和声和对体育的重视影响了他一生。
这所学校让他爱上了自行车。即使晚年80岁了,他出行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王洛宾留在乌鲁木齐人的印象里,是他骑在自行车上的样子。
1934年,21岁的王洛宾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他接受了四年的欧美音乐的教育。
毕业后,他在中学教音乐,但他心目中的圣地是巴黎音乐学院。因为他喜欢西洋音乐,那时甚至没有现代音乐,他渴望去巴黎留学。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会在贫瘠荒凉的大西北扎下根。此时她母亲去世,战争爆发,让王洛宾与理想交错失臂。
接着他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跟随着他们去了中国的西北。
02)民歌的朝圣之旅
人生任何一条朝圣之路必将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而他的道路更是千奇百转,崎岖蜿蜒。
1938年4月,在西安到兰州的路上,五个年轻人坐在卡车上。卡车到达六盘山下时,突然天降暴雨,车子无法前进。
他们不得不在一个小旅馆投宿。旅馆老板娘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五朵梅。
她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花儿能手。这个女人彻底地改变了王洛宾的一生的轨迹。
“走哩,走哩,走远哩,越走哩,越远了。”五朵梅为王洛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年轻人,唱起了这首花儿调。
当年的她唱着这首歌,送走了她的情人,如今又在歌声里,将这几个年轻人送往了大西北。
王洛宾被这首民谣震撼。他突然明白:“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上。他就此放弃了去巴黎学习音乐的想法。
王洛宾卓越的音乐才华很快就在服务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血花曲》、《洗衣歌》、《抗战进行曲》和《黑龙江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五个年轻人听完五朵梅的歌,对王洛宾说:“你去外国学什么?我们的中国民歌是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文学,歌词就在我们的西北高原上。”
王洛宾在六盘山脚下,通过五朵梅的歌,品味到了最美的歌就在我们脚底下。这个西洋音乐的圣徒就这样虔诚地拜倒在中国民歌的面前。
03)最艳的格桑花,最美的萨耶卓玛
《大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整理和编译的第一首民歌,也是第一首流传广泛的用汉语配译的名歌。这首歌诞生在最艰苦的岁月。
王洛宾在西北期间创作了许多作品,看似简单,每一首都能触动心灵。
1939年7月,他在西宁做音乐老师。他接受了著名导演郑君里邀请去青海,当年郑君里要拍一部《民族万岁》。
当时的千户长为他们举办了宴会。有一个姑娘载歌载舞,王洛宾被她欢快的歌声和美丽吸引。她就是千户长的小女儿萨耶卓玛。
草原上最美的花是格桑花,青海湖最美的姑娘是卓玛。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创作一首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他们两个在拍摄过程里建立了感情。摄影组要返回西宁。相见时难别亦难,王洛宾始终没有对卓玛透露自己心中的爱意。他本人已有妻子,不敢有非分之想。
卓玛是他心中圣洁的女神,何时能回青海与她纵横草原,是王洛宾埋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对卓玛的爱意始终在歌曲里,在他的灵魂里。
04)监狱中飞出的歌
王洛宾前后三次入狱。第一次入狱3年写下了很多狱中之歌。他与牢狱结下了不解之源。
1950年,他的命运再次急转直下,又进去牢狱。他在狱中拼命干活,心确系音乐。此期间他写了《高高的白杨》。
这是一首唯一透着悲伤的歌。也许这时候他心中有些绝望。借这首歌表达的他的向往,他对自由的愿望。
渺茫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在他自杀前的那一瞬间,牢房外的喇叭里正在播放着他的歌《亚克西》。他觉得他还不能死,他必须为音乐活下去。
直到1975年,他带着他的三本笔记本出狱。这些本子记录了许多民歌。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首歌,大部分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
他说:我心中有一架钢琴,在日日夜夜弹奏着乐曲。他在狱中完成了数十曲歌曲,他甚至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发表,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对音乐的热爱。
曾有记者采访他:“王先生,你前后坐牢十几年,有什么感想?”
王洛宾的回答让所有人惊叹。“我很幸福。我出来时,我带着我写的的三个歌曲的笔记本。我一生追求音乐,如果我在监狱外面,也许要几十年才能收集这些作品。与我坐牢的人,他们都会唱歌,我记录了他们的歌。”
他用他的生命串起了那些散落在西北音乐的珍珠玛瑙。他的音乐灵感来自各个民族,也折射出他坎坷的一生。
他的音乐,他的磨难,都化作了一曲曲耳熟能详,经久流传的歌曲。他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凝结着生命的晶莹。
一歌一往事,一曲一传奇。
05)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
1981年王洛宾恢复了军籍。他常常骑着自行车,成为了乌鲁木齐街上的一道风景。多年的坎坷,让他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
此时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她会激起他深埋心底的情感吗?
1990年4月,作家三毛披着长发,闪动着亮晶晶的大眼,她去了乌鲁木齐拜访王洛宾。
她从小就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大坂城的姑娘》和《半个月亮爬上来》。她将这些歌曲带去西班牙和撒哈拉。
三毛在台湾读到了一篇介绍王洛宾的文章,她感动的落泪了。被这个传奇的艺术家深深打动。但是他们见面之后,她悄悄地离开了。
缘分如此神奇,让相隔万里的人相遇,又让相遇的人分离。
也许他顾虑太多,也许他不知道如何面对三毛。三毛将自己的一个粉红色发卡留在王洛宾的吉他上。
发卡卡在吉他的第二根弦,这个是D弦。王洛宾写了一首《幸福的D弦》。
三毛最后的一封信是写给王洛宾的。“洛宾,谢谢你记得我,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平静和快乐。”
1991年5月,三毛自杀。王洛宾喝了几瓶伊力特,为逝去的三毛,也为自己的遗憾。
06)橄榄树下的等待,遥远的徘徊
三毛离去了,不知道王洛宾心中是如何想的呢?
王洛宾曾写了一首《等待》。“你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又徘徊,人生是一场迷藏的梦,切莫对我责怪。每当月圆时,对着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有人问他:“你为何不接受三毛?”
他说“三毛会唱我的歌,我会读她的书,这种感情的结合,不同于一般的男人与女人的你们认为的那种感情结合。
1996年,王洛宾走了。他后来的生活都是在大西北和新疆。北京是他一生的梦想,也是他遥远的地方。
他去世后,骨灰送回了他的故乡—-北京。他去了新疆这个遥远的地方,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千余首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巴黎在他心中是音乐圣地,他这辈子没有去过,而他创作的歌曲却成为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材。
王洛宾说:“生命是一曲美丽的悲剧,尽管我一生坎坷,我的爱情也没有好的结果,但我仍然相信爱情是信仰,音乐是宗教。”
“一个真正懂得悲伤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就像他的音乐,传遍了大江南北。
他的歌将牢牢地印在大家心中,一代又一代传唱,一首又一首经典。
民族的就是经典的的,经典的就是世界的。王洛宾富有传奇的一生,经典的音乐,将永远唱响在世界各地。
王洛宾也成为无数个后辈音乐人翻越的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