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和菜头写的一篇文章《保全自我》,心说,来得太及时了。
因为我自己也一直在公开写作,先后发布了四十来篇。可是阅读量,关注度都不尽如人意。看着好多后起之秀也好,热门大神也好,天天都在首页上晃来晃去。而且一出手就是成千上百的点赞啊,评论啊。个个大谈自己是如何如何从0写到10万+的,如何如何在极短时间就成签约作者的,如何如何让自己的公众号流量骤增的……
那还等什么?扑上去看呗,学呀。把这些神的传说,一把抱住,从第一篇看起,追根溯源,看人家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可是,看完这一篇,马上就忘了上一篇讲的啥。有什么实用的可操作的东西吗,好像没有。学习之后,我还是没写出神之爆文,估计是自己太笨了。
每次遭到类似这种文章《你之所以写不好,就因为不懂这5招》的当头棒喝,我都很不好意思:原来我们一直写呀写的,都是瞎忙活,都是自嗨,不了解读者爱看什么,想看什么,戳不中痛点,挠不到痒处,写了也白写,没人看,没人赞,没人粉。
那该怎么办啊?迷茫。
再把大神们文章细细研读,看出点规律了,都在说,写鸡汤,写热点,写干货。实在不行,标题夺眼球,内容靠搬运。多阅读,总结别人的观点,掺点水,加上自己的演绎。只要人家点进来,味道如何,有无营养,甚至是不是三道贩子的残羹剩饭,都无所谓,反正他们也不记得看过的文章。
好吧,我去啃那些推荐的书单,硬着头皮,美其名曰:跨界。从经济,到管理,到心理,到社科,在各界之间跨来跨去。有的书确实难以下咽,有的书味道不适,有的书艰涩难懂,有的书不知所云。阅读的快感丧失了,还鼓励自己脱离了舒适区,这是进步的表现。
不知是因为没做笔记,还是因为没有消化,或者根本就没有入口,只是过了一下眼,读了这些书,并没有什么用,爆文还是没有爆出来。而且,硬逼自己写一些不擅长的内容,简直是一种痛苦,笔下无料不说,心情更加焦虑。
我也许从骨子里是没有认同这些方法。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不要为了写而写。所谓日更,要以输入倒逼输出,说白了,就是赶紧生吞活剥一本书,然后赶紧端上桌,哪里管它几分熟。
还有如果按照他们教的,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真的就变成了和菜头说的广场舞方阵的一员,和他们做着一样的动作,踩着一样的节奏,那么我还是我吗?那么让读者都喝口味相同的鸡汤,看不同作者的文章,跟看一个人的似的,还有什么意思?
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保全自我,不随大流,真的很难。就算不为膏粮谋,不指望这只秃笔带来财富自由,不指望点字成金,不指望几篇文,几本书就逆袭人生,华丽翻身,也有小小的虚荣心啊,总是这么不温不火,坐冷板凳,孤芳自赏,任谁也不平衡啊。我们现在聊以自慰的就剩三个字了:我喜欢。
因为我喜欢,所以我享受写作快乐,因为我喜欢,所以我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坚守自我,坚持到底。
其实答案在千年以前就已给出,那是庄子的答案,那是陶渊明的答案。
庄子说,有一种神鸟,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只凤凰一样的神鸟,哪里是见了眼前一点腐肉就狂啄的猫头鹰所能比呢?
陶渊明说,要我为五斗米折腰,而事乡邻小儿,我不干。
我宁可锄着我的豆,写着我的诗,悠然望南山。
不错,他们俩确实清高一辈子,清苦一辈子,可是,那是他们的选择。
罗胖说,我们是做知识服务的,不要让客户觉得你牛叉,而是让客户用了我们的产品,享受了我们的服务后,自己变得更牛叉。
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定位于当一个知识服务的店小二。
而我的选择是我要当自己的老板,就是要让客户觉得我牛叉,这才是我的独特性。
我的定位就是当一个有趣的人,写一些有趣的文,如果恰巧能给人带来零星半点的启发,那就是莫大安慰了。
不曲意逢迎,不胁肩谄笑,不刻意讨好。否则,你把他们都惯坏了,动不动就做伸手党,而不是自己思考,自己摸索,妄想不劳而获,妄想捷径速成,妄想一招制胜,从此高枕无忧。如果真的有,大神们还在这里每日苦哈哈地更文干什么?
让别人走别人的路吧,你只要在自己的路上,坚持走下去,做到最好就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求,也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不能否认别人的成功,也不能否认别人的信仰。
当然,那些跨界的书,还是要继续啃的,不为功利的写作而读,而是要把他们内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养料之后,再去反哺写作。这有什么区别吗?有,这是经过我的接纳,思索,践行,测试了的,这是经过时间检验了的,而时间,往往是最好的试剂。
做一条自由自在游泳的鱼,身边都是随波逐流的浪,你在它们中间,但又不是它们,顺流也好,逆流也罢,都是你的从心所欲。
最后,还是给自己留几条忠告吧:少指点迷津,少提供解药,少当人生导师,多展示真相。
甚至连那点可怜的真相,也未必是真相,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