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整理了一些读书笔记,再次读了《运营之光2.0》,有了一些新体会。
再次阅读的感受就是:没有了第一次读的那种惊艳感。应该是有些内容自己已经理清了,而有些技能从这本书中也学不到,才会有这种感觉。
不管怎样,对于那个懵懂迷茫时的我还是有用处的,以下是我个人对本书的一些总结和想法:
推荐阅读对象:需转行和刚入行的运营朋友,及懵懂的0~2岁运营。
内容概要:这本书搭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营知识框架体系,所谓的术与道,里面有很多案例,很适合运营小白理解,但很多案例是都拿自家产品来分析,有推广自家产品的嫌疑。运营之光2.0和1.0差不多,2.0增加了用户运营和2B产品运营的内容,阅读体验更好些。
五大内容框架:什么是运营,运营的思维与意识,运营的一些核心技巧和工作方法,如何搭建产品运营体系。
亮点:本书能够很好的帮助运营小白系统性地认知自己的工作,结合书中的总结理论,更好的梳理日常琐碎的工作内容,也能帮助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方向。其中有许多可操作的干货和工作思维方法,同样适用于职场新人学习。
这书本的最大特点就是全而不深,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的介绍,不深入,所以适用于运营小白。但这种了解也就够了,运营本身就是实操性很强的工作,结合实操看一些东西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有些人说这是运营的圣经,这就太夸张了。这本书胜在出版的时间早,内容全,提供了一些通用实用的工作思维方式。现在冒出很多新的运营书籍,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介绍运营是什么,运营工作职责,一些实操案例这样的套路。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就是太碎片,看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让知识系统化。
所以说不要把这本书当作运营工作的指导准则,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岗位职责标准,而且没有书中说描述的那么理想化。
比如"回报后置意识",现实就是大多数的老板都愿意自己的产品用户快速增长,根本不会给你这么多试错的时间,也希望能快速变现,毕竟这个互联网高速变化的时代,不及时变现很多产品就做不下去了。
运营的作用没有书中说的那么大,一个运营成功的产品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运气、时机都有偶然性,运营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手段获取用户增长和进行用户维系。
不过最有用的还是里面的4种运营工作思维方式,值得很多不同职业的人借鉴,而不仅仅是运营。
1、任务拆解
当你面对一个大的目标任务时,学会目标拆解是破局的关键。
比如说做一个活动,目标是增加1万用户,可以把用户来源渠道进行拆解。平时用户来源渠道微信公众号占50%,微博20%,第三方推广渠道30%,可以设定微信公众号用户增长目标5000,微博2000,第三方渠道3000。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案例,目标拆解得越细越好,这代表所能掌控的范围越大。
其他工作也是,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这样拆解下来,就会发现对于任务目标越来越有掌控力。
2、流程化思维
流程化思维就是梳理一项任务所需的流程。为什么会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一团糟呢,其实就是工作被碎片化了,做了这个又做那个,但又找不到这些工作之间的联系。
流程化思维就能帮助你快速理清工作之间的联系。可以做一个常用的工作流程模板。新人也可以快速了解某项工作内容,沟通也更方便,不用反复教。
比如说线下活动。如果经常举办,就知道活动流程应该是签到(收集用户信息)–开场介绍–嘉宾分享–提问交流,中间可以穿插些小游戏互动,显得更有趣味些。
3、借力杠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借力的方式。工作中总会碰到没头绪的时候,即使拆解了目标,也不知道从哪入手。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时候就要先做好某一件事,然后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
这样说起来很抽象,举个例子,比如说想做一个线下分享活动,既没资源也没钱,该怎么办呢?
可以从找嘉宾入手,看看有没有可以一起合作的企业或行业KOL,有一定知名度或者专业性,承诺一些后续回报好处,看看能不能把资源拿过来用。
4、生态化思维
所谓运营工作的生态化思维,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
比如说知乎,知乎大V和知乎这个社区还有普通用户之间,大V主动生产内容,普通用户给大V点赞,鼓动大V生产更多内容,同时普通用户也可以生产内容获赞,而这两者之间又共同驱动知乎平台的发展。这就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生态化社区平台。
运营工作在不同业务类型,不同阶段的产品运营方式手段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先写一篇文案出来,做一个活动出来,不断试错,才能发现哪种方式更能获得用户增长。运营朋友在对运营知识有个系统认知后,就可以多读些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的书籍了。
注:本书知识框架导图内容有点多,所以整张图被压缩并不清晰,需完整清晰思维导图,可点击查看原图或关注公众号回复“运营之光”,即可免费获取本书思维导图笔记Xmin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