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落实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关键的一年,学校也作为“扶贫”的主力军积极参与其中,负责“教育扶贫”。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摸排工作,最后给我分配了两名学生的帮扶任务,都是我所带班级八级四班的学生。
说实话,作为科任老师我是不太愿意去这两个孩子的家里的,并不是我不愿意帮助他们,而是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太差了。我不想看到他们家里一副惨兮兮的样子,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的父母为了他们终日奔波,疲倦愁苦的神情。再对比他们在学校一副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对一切不屑一顾的样子,我怕我会心寒,我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人们经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时至今日,我为什么看到的是,越是家境优越的家庭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想尽办法的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而条件一般,甚至生活过得捉襟见肘的家庭越是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原因,是力不从心吗?以前所说的“逆境出人才”只是适合“以前”吗?
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带着这样的疑惑,监考一完,我便踏上了我的“扶贫”之路。
首先到达是张某的家,是一间租住房,简陋但却不失温馨,看来妈妈想尽力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番了解下来(因为不是孩子的班主任,带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在他小学的时候就离婚了,为了孩子母亲一个人来到临潼打工,供其读书。孩子还算懂事,在学校没有什么坏毛病,就是对待学习不上心,母亲看着他一天天下降的成绩,该说的都说了,可他就是不入心。说到伤心之余母亲难过的哭了,她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行,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可是家长的苦心孩子是否懂得了。
接着到了许某的家里,开门的是两位老人,不用想,孩子一定是一个留守儿童。果不其然,他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老人说孩子从小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妈妈在银川打工,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来过了,孩子的爸爸倒是离得比较近,在西安打工,可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回。孩子的父母现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不得而知,可是夫妻俩多年异地相处,孩子的妈妈也多年不曾回家看过孩子,他们的状态不用多想,肯定是有问题的。
孩子的爷爷奶奶告诉我们说,孩子在小学学习一直很好,可上了初中以后,不知道怎么了,就是不想好好学习,一回到家里,就骗他们说没有作业,然后想尽办法的玩手机,可怜两位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孩子的情况反映给他的父母,可是他们好像忘记了还有个儿子一样,不闻不问。老人说到伤心处,一遍又一遍的给我说“娃可怜呀!”。
看着老人无助的样子,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两个问题家庭,两个问题孩子,不正印证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的话了吗?可我更加伤心的是,身处逆境的他们,没有珍视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读书机会,大把的挥霍着黄金般的青春,从来不去想怎样才能为自己赢取一个美好的明天。
如果生活给了你冰霜,你便要用你温暖的怀抱去融化它;如果生活让你绝望,你便要用你的努力去重拾希望。生活从来就不会温柔的去对待每一个人,当生活的利刃向你挥来的时候,你唯有昂首挺胸化作坚实的盾牌,方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艰苦的环境可是磨砺人坚强的意志,而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孩子,你们的处境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师想“拉”你们一把,但前提是,你们要将你们的手伸向老师,你们要将你们的心向老师敞开,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走在扶贫的路上,用一颗“仁心”力所能及的去做能够帮助孩子的事,可是我还是想说“教育扶贫”我想“扶”的是一个身处逆境,向阳而生的孩子。
孩子们,如果生活缺少阳光,那就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