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助读系统的思考
——12月24日心得体会
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 张思杨
12月24日,王耀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语文教科书研读》一课。在三个多小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助读系统印象格外深刻。之前写过对于自读课的一些总结和思考,王耀芳老师的课让我对于教读课加深了感悟,特此记录。
一、明确了助读系统的划分。
在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教读课与自读课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助读系统,这种设置是为了更有效的区分文本。这里借用王耀芳老师PPT中对于助读系统的划分:“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读课文: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二、完善了自读课文的“前诊后思”
先前,我认为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考助读系统中的阅读提示来设立自己的自学目标,但这仅仅是学生自我思考的“前诊”。今天王老师的课给予了我新的启发,除了阅读提示,教师还能将总结的单元目标提供给学生,还可以总结本单元学过的教读课知识内容来帮助学生设置自学目标,这就是教师引导的“后思”。
学生一开始接触大量的内容可能会一时摸不着头脑,但是语文教学同样注重思维的训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提示中寻找,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训练后可以考虑“进阶”,将单元目标和本单元学习过的知识提供给学生,最终实现自读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我设定的期望。
三、精巧了助读工具的使用
王老师点明了助读系统中的“预习”工具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中的预习工具,要求学生反思“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在这里,预习中的问题可以提升为最后的思维拓展,指出了阅读中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拓展作业。
同时在王老师的启发下,我对教读课文中另一个助读工具——“补白”的使用有了更深的思考。首先我们应当对“补白”进行划分,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狼》第107页的补白,它补充了《狼子野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一种资源类的补白;又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第5页《比喻》的知识补白,它可以划分理论类的补白,补充了语文文体的知识。我认为第一种资源类的补白可以在课后作为拓展阅读来使用,填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而第二种补白则需要教师将补白中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例举课文中简明易懂的内容教给学生,这种补白就需要老师们更加用功的准备。
除了“预习”和“补白”,其他几个常用的助读工具,比如“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和“读读写写”。它们在平常的教课中使用频率较高,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王耀芳老师今天的讲课中,助读系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今天的总结是对于这一小部分知识的总结、梳理以及自己的思考,犹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