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跃迁》有感
我读一本书的时间,超乎想象,还没开始可能就结束了,或者开始、一直在开始。这本书稍有不同,有了开始,也有了结束,前后大约持续了一个月,算作是读完了吧,而且读的时候,通过微博,把喜欢的字句抄录下来,再增加几句感想。不过有个问题,读完了,感想谈完了,也就忘记了,忘得云山雾绕,不知所以,于是决定把它写下来,成为一段自己不记得的记忆。
01 购买原因
购买这本书的原因,是看到一个短视频,视频中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景区,有山,于是有了新的职业——挑滑杆,直白的讲就是苦力,出卖自己的体力,如同脚夫、伏尔加河上的船夫、工地里的隶工。游客多了,滑杆也就多了,价钱却下来了,于是一部分干这行的人觉得没有前途,选择了离开。一部分干这行的看到了滑杆周边的经营方式,围绕着游客和滑杆干起了别的。最后,还是有坚持的,坚持到了现在,每天争着不死不活的钱。谁对呢?没有对错,选择的方式不同,因为人的眼界和格局不同,也就是圈层文化、圈层理论。看到了系统的全貌,才能摆脱系统的束缚,实现圈层的跃迁。通俗的讲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02 方法论
干活看门道。每个人干活的方式不同,取得的结果却可能是相同的。比如学生解答一道题,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取得的结果可能都是正确的。如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当然,这是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有了弊端,甚至,我们不能声讨任何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更不该批评躺平的年轻人。为什么?人嘛,结果都是尘归尘、土归土,何必找自己的不自在。
可人终究是人,有思想,还有比较。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样的生活方式就陷入了一种圈层中无法自拔。跳出这个圈层就需要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是逆人性的,自讨苦吃的方法。
比如,我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了就看完了,我不去写这个读后感,开始佯装着看别的书。对我而言,这是好事,很舒服。不需要我在调动脑细胞,回顾自己看到的内容,草拟一份文章框架,理顺每一个词句。茶余饭后,吹牛逼的时候还能说,我看了古典的一本书,内容讲了什么,应该怎么做,大有指点别人,好为人师的意思,说完还能洋洋自得。要是被别人捧两句臭脚,那更是觉的牛的不行。这样确实舒坦,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是成长却是原地踏步。
那么这本书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
逆人性,成长都是逆人性的,刻意练习就是逆人性的一种行为。
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输出还要分享,通过分享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快未必就好。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通过头部向更高的头部跃迁。
不要跨越赛道,不在其中,不知道其中地道道,你知道的可能连皮毛都算不上。
独自思考不等于独立思考。
持续的精进,要保持抓住 20%的核心内容。
短平快得持续迭代。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记仇,宽容、简单的人际交往。
快速成长。
寻找知识源头。
……
罗列不出来了,还有很多。
03 系统
系统的庞大和繁杂,会使人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在某一个点上沉浸,忽略了全盘计划。这本书要讲解的也就是让人看到、看懂系统。只有看到系统,才能找到并计算出逃逸速度,完成圈层的跃迁。虽有“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的论调,但是不在同一个赛场内,基本上无法成功。只有经过系统内部核心圈层的激烈竞争后,才有成功的可能。原文“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专注在自己的赛道上,专注于自己的赛场,在自己的赛场内抢占最有利于自己的山头,进而为抢占下一个山头去积累和准备。”
04 时间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初生伊始,我们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是从未有效的和巨人进行沟通,甚至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和多么了不起。时间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们警醒“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他的兵力。”我们的兵力有限,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 80%的时间学习 20%的精华,快速占领头部赛道,实现层级的跃迁。可是,往往我们想要的太多,造就了我们的不专注,失去了仅有的兵力。卓越而高效,是在有限的兵力中优秀而专注。
05 格局
格局,除非天生,否则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精进。不断的看到不同的系统,才能见证大格局,否则沉浸在狭小的世界中,只能落寞致死。基督教讲究走窄门,看似不好走,而且窄门也不好找,找到了走过去,就是大概率事件。众生经常走的门,虽然宽大,可是走的人多,概率也就不是很大。
格局,先要从身边的人开始,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不能心胸开阔,那家就成了最伤人的地方。坚实的后盾消失后,避风港仅剩自己,漂泊的心该如何安放?
这里就可以采用 TFT 策略——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如此简单的逻辑,更需要多沟通,还需要自己的快速的、被人可见的崛起。
方法如同武侠小说的心法,也如传统武术。有板有眼儿,却是在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后,有了变化万千的战术,成为游走人生,不败、不颓、不势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