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布衣著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吐蕃王朝卷》
四、帝国初成——赤德祖赞的荣光
3、西域烽烟再起2
公元728年(开元十六年),就在张守珪着手准备复建瓜州城之时,吐蕃军队突然进逼瓜州,此时城墙尚未修复,唐军大乱。危急之中,张守珪一面命人连夜去求救兵,同时命少量唐军在残破的城墙上饮酒作乐。吐蕃将领看到城中毫无动静,不见城中百姓逃散喧哗,只见少量唐军在城上纵情饮酒喧哗,不由心生疑惑。就在此时,张守珪事先安排绕到吐蕃军队侧后的少量唐军鼓噪而来,吐蕃将领以为中了唐军埋伏,紧忙撤退。
张守珪智退吐蕃后,帅领着士兵昼夜施工修复瓜州城防,收拢安抚逃散市民,瓜州很快恢复了生机。唐庭为表明对瓜州的重视,在瓜洲复建之后,特地将瓜州升为都督府,提拔张守珪为瓜州都督。
悉诺逻恭禄被杀后吐蕃军队士气受挫,唐朝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在河陇地区反击吐蕃的攻势。公元728年,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趁势攻破大莫门城(今青海省龙羊峡),烧毁了吐蕃军架在黄河上的骆驼桥,俘虏全部守城军队。同年八月,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率领强弩兵四千人破吐蕃于祁连城(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下,吐蕃大溃,败兵散入山中,哭声震野。公元729年,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再次击败吐蕃进攻。
还是在公元729年,唐将李祎攻克了吐蕃占据的石堡城(吐蕃称为铁刃城),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胜利,唐朝终于拔除了吐蕃在河西陇右之间的这颗钉子,将河西陇右大片的疆土连成一片。
关于石堡城的地点,史家历来众说纷纭,其位置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在青海湟源县境内,另说在甘肃省卓尼县阳坝村附近,还有人根据碑刻记载,认为在唐代廓州达化县(今青海尖扎县、贵德县黄河以南部分、同仁县西部及贵南县北部地区)附近。
不论石堡城位置究竟在何地,所有史书中都认为,石堡城所处地势险要。据清《舆地·关隘古迹》记载:“石堡城,在城(指临潭新城)西南七十里,今名羊巴城,半在山上,下临洮水,三面险绝,惟西南一路可通。西则石壁峭立,营迹累累。”
由此可见石堡城应位于孤岭之上,只有一条小路能够通行,其余三面均为绝壁难以攀行。自从石堡城被吐蕃占据后,唐蕃之间在短短二十七年中,为争夺石堡城发生的大战就有八次之多。
吐蕃获得河西九曲之地后,屡屡通过石堡城出兵袭扰唐朝河西腹地,几乎每到河西麦熟之时,吐蕃必定派兵来河西抢粮,这令唐朝不胜其扰,唐玄宗决心罢除这颗眼中之钉。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三月,玄宗命李祎与河西、陇右地区将帅共议攻城之事,诸将均认为:“此城占据险要,且素为吐蕃所重,敌比全力据守,如战不胜,必遭败绩”,主张“不如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但李祎则认为,石堡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须尽快夺回,吐蕃知其地势险要,守备未必森严,唐军如全军来攻,吐蕃严守,必定难以攻克,只有趁其不备,偷袭石堡城,出其不意,速战速决,方能获胜。
他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亲率唐军日夜兼程杀奔石堡城,吐蕃守军果然措手不及,唐军顺利地攻克了石堡城,缴获粮储器械非常多。随后李祎留兵据守石堡城,令吐蕃军无法前进,唐玄宗闻讯大喜,下令改石堡城为振武军。自此,唐河西、陇右地区连成一片,各路唐军可以四处联络,拓境千里。随着唐军连续击败吐蕃,唐朝在青海、河西等地的再次占据战略优势,将吐蕃的领土向南、向西压缩,将唐睿宗赠送的河西九曲之地北部夺回,为河西陇右诸州保留了一块缓冲之地,初步稳定了因失去河西九曲之地造成的影响。
在唐朝凌厉的攻势下,吐蕃再次遣使入长安请和,赤德祖赞亲自致书给唐玄宗,自称外甥,表示两国边境纠纷多为边将擅自兴兵,请求唐朝看在唐蕃一家的情谊之上,双方罢战约合。
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双方约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并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境)及赤岭互通市贸。唐蕃两国在赤岭树碑纪念,双方边将均参加了这一庆典。同时,应金城公主之请,唐朝将《毛诗》、《春秋》、《礼记》等典籍赐予吐蕃。其后数年,青海之地再无交兵,两国边民安居乐业,通过边市互通有无,生产迅速发展,牛羊见诸于野。
对于两国边境将领来说,获得战争的胜利是他们唯一的升迁机会,于是青海地区在平静了几年之后,战端再起。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与吐蕃守将乞力徐相约,两国和好,安守太平,何用军队陈兵边境。经过崔希逸的反复劝说,乞力徐与崔希逸杀白狗为盟,吐蕃撤军,边民自由放牧,一派和平景象。可是转年,崔希逸却带兵袭击了吐蕃放牧的部众,并于乞力徐交战,吐蕃战败,乞力徐只身逃走。就在唐朝在青海动手的之时,吐蕃在西域也发动了军队,这次吐蕃的目标是小勃律,小勃律国王苏失利兵败投降,周边二十五国尽降于吐蕃,吐蕃为了稳固在小勃律的统治,将公主苏玛禄嫁予小勃律国王,吐蕃通过这次进攻打开了通往中亚的道路。对于吐蕃在其属国小勃律的军事行动,唐朝派使节投书吐蕃要求退兵,吐蕃则无视了唐朝的要求,两国关系从此交恶,吐蕃暂停了向唐朝的上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