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埠任氏祠堂何年兴建,族谱没有记载。据传,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有四百余年。是时,族人合议,高薪聘请青州府工匠设计建造。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位于西雷子埠东西大街中心路北。
祠堂坐北朝南,东西宽16米,南北长32米,面积512平方米。上三级砖阶是高宽各3米的铁红色木栅栏门,两边2.5米高花砖墙(此为宣统二年第三次重修后的式样,之前是封闭式门),可直观大门。花墙内有2.5米宽的空间,两边各修一米见方旗杆台基,并各植樁树一棵。树高丈余,胸径半米多。上三级石阶即大门。大门东西宽3.8米、南北长4.4米,基高1米,石鼓门砧,半米门槛,门高2.6米,写门联:“思祖德、报宗功”,楹联右边是“教子孙两条正路亦读亦耕”,左边是“学前人一腔热血为国为民”,横批“一元复始”。门楣上挂黑漆镏金“任氏先祠”匾。檐下前墙方砖浮雕“大保国二进宫”后是“三娘教子,孔融让梨”。门洞方砖铺地,前檐三层木雕:上“二龙戏珠”,中“五子登科”,下“荷童献瑞”。大门两边各修厢房两间,以备远路祭祖人食宿。进门后下两级石阶是甬道,甬道两边各植六棵百年古柏,院成正方形。迎面即祈寝大殿三间外宽9米,外长14米,基高1.2米,殿高4.6米,门宽3.6米,分四扇对折开,上写“俎豆千秋”,楹联右为“子承孙继千载续”,左为“祖德宗功万年青”,横批“永言孝思”。厢间各有一个两米见方木权纱窗,正殿4.5米,厢殿4米。廊前明柱上莲花垂珠镶嵌,前檐下透雕三层,厢间对称上“金龙穿云”,中“鹊梅报春”,下“葡萄秋韵”。中下透雕:上“二龙戏珠”,中“百子献寿”,下为“国色天香”。后厦是暖阁,每间八扇红木屏风,上雕二十四孝图。屋顶蓝瓦拱垄,殿檐四角翘起,有四仰首,上饰鹤、鸟、狗、羊、马。脊卧二龙戏珠,脊两端立龙子螭吻。两山挂饰半米宽铁红木板,桐堂整体威严、肃穆、壮观,方圆百里无能与之相比,致使寿光、博兴、桓台等欲修宗祠者前来参观仿建。
任氏祠堂自建成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二百四十余年间,维修扩建三次。谱载“经风雨摧,残壁瓦穿”,由繡章公会议族众,督领重修,数月寝宫告成,本意重修大门、垣墙、暖阁,但因捻军骚动章亦随卒而止。光绪六年(1880年),象坤公自捐其财并托运复祖督工,待秋丰后再重修,然象坤公又突故再停,重修愿望没有实现。又历十余年,内外墙修讫。汇东祖痛其先父之功未成,日夜筹思,会族众商议,于宣统二年(1910年)春举事、自垫钱两千缗,拆前小门改栅栏,修大门,葺寝殿及暖阁,并新建两厢房,从而使任氏祠堂面貌新,全族人至今颂扬。世事沧桑,任氏祠堂的命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52年在祠堂办小学高级班,
拆栅栏、毁暖阁;1958年10月在此办“红专大学”,毁古柏,置废铁;1964年又在此办雷埠公社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攀梯登高,砸饰物、毁浮雕,祖祠面目全非;时至1994年,由于日晒雨淋,无人管理、无钱维修遂使肃穆、雄伟、立世近四百年的任氏祠堂变得千疮百孔,墙倾殿塌。是年十一月初三,族人商议拆除。其木料作价2000元人民币存西雷子埠村账上,本次续谱入账。
祠堂为吾族祖祖辈辈节日祭祀,族人议事、族谱续修、族人教化之地,在传承乡土风俗、先人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见证了我雷子埠任氏一族繁衍生息和奋斗的历史过程,族人永远不会忘记。
祠堂是一个民俗博物馆,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变迁史,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雷子埠任氏祠堂的复建是我族共同的期盼。
十八世孙 思源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