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体制内的生活稳定,舒适,可也就是混吃,混喝,一眼望到头。体制外的生活艰辛,但能实现价值和理想,于是互相羡慕。
在七八十年代,当时的体制内国企工人最稳定,后来全部都下岗了,这在当时看起来可都是铁饭碗。如今,现在大批的、跑在路上的司机看起来很稳定,而我可以想象,等到无人驾驶全面普及的时候,这些稳定会被打破。
所以,你一定要重新建立你的认知,你要去学会拥抱变化,要学会去理解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稳定的。体制内,体制外都如此。
【每日星语】 9.20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经常会被这句话引诱,行动起来却又缩手缩脚。
就像体制内的人,总会羡慕体制外的人充满激情和挑战。让他们脱离体制又放不下现在的安逸生活,继续在体制内又压抑不住心中的那股冲劲。
思考:
1.我们都清楚弊端在哪里,为什么却少有改变?
2.这种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昕城
既得利益和未来风险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这和每个人性格有关系,爱冒险者永远看着未来,保守者着眼现实,一旦平衡打破,就是改变。
经济学里有个“机会成本”的说法,因为使用和占有某个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率,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说了这么多,我表示还不懂。
本质上来说,所有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是来自生存的需求。而未知明显比已知有更大的“害”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会本能地抵抗从已知的熟悉环境离开,进入未知的陌生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希望改可却少有变。我不负责任地大胆猜想,这或许也是拖延症的一个原因吧。
而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抵制本能,从而改变我们的行动。我们可以从理性层面告诉自己,虽然陌生的环境有更多未知,但我们可以提前调查了解,从而减少未知与不安。另外,比起准备万全后才开始行动,稍微多些冲动也是不错的!
@晋瑗
我想从羡慕别人的生活为由聊几句,我们习惯性的总在羡慕别人的工作,别人的家庭,别人的婚姻,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爱人!似乎美好的东西都在别人身上,幸福也总是别人幸运的就得到了。而自己的生活总是那么不尽如意,总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也被另一群人羡慕着。好像林中的鸟儿和笼中的鸟儿一样。
于是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李颖儿说:
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在自己的圈子里悠闲自在,如果跳出这个舒适圈就要面对很大的挑战,条件不够,能力不足,都是不敢去改变的。还有当然和性格的原因也分不开,年龄对于部分人,也是一个障碍,面对的责任越多,压力越大,越不敢妄动。
这种行为背后,藏着隐性逻辑。让我们要学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去看透本质。体制内的生活确实安稳,舒适,可也就是一眼望到头,毫无生趣。而体制外的生活多数充满了变数,艰辛,可能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还有价值。所以,我觉得不管怎样去选择,都要用心做好。
余老诗写作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