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学期开学季,最近在微信和分答上遇到关于熊孩子们的各种挑战问题明显多起来。
回顾自己最初育儿的日子,也曾经这样迷茫无措过。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
还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比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天天,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
因为成长的经验导致我对权威的戒备和反抗,所以在孩子小时候一开始就决心放养。但很快我便陷入“两难境地”:放养过度,孩子常常不听招呼,破皮耍赖,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情急之下很自然地拾起专制的大棒,甚至有时还觉得专制一下也还挺有效挺好。在打不打孩子这个问题上,就我所知,许多力主尊重孩子的家长对此都有所保留,但同时,在打过孩子之后,又深感自责。
“承认惩罚及打骂的行为实际是为了缓和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当我们内疚的那一刻,我们的感觉像是在辩解,……只要我内疚,那还证明我就是个好家长”。——有没有戳到你?
这几句话出自由甄颖老师翻译,三联书店出版的《孩子,挑战》一书。
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
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