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我坐在办公室里。
我在这头,领导在那头。
中间的6个位置,空空如也。
家住远方的同事,早两天请了假去赶车,有孩子的,也不得不请假带孩子。
就连没孩子,家就在本地的小八,也请假不来,说是拉肚子。
环顾一周,下到门口的张大叔,逗逗小狗看看报纸,时而吹个口哨悠然自得。
上到老板,巡视公司一圈,请假大半,内心凄凉,也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喝口茶,发个呆。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与使命感,在年前的这几天荡然无存。
平时努力工作,每天像打了鸡血的文青,此刻像蔫了的公鸡。
平时爱偷懒的大叔,这几天也在慵懒的气质上,镀了一层困倦。
看来,过年赋予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你
忙了一年了,该歇歇了。
一.
曾经的大学室友“小三”(男的,宿舍排行第三),家住宁夏六盘山。
每次回家,要坐37个小时的火车,到西安转车。
启程上路,匡次匡次的任火车摇曳,拥挤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的吆喝声,闲聊吵闹声,在他的两耳间不断穿插。
4碗泡面下肚,肚子里的热乎劲回转留长。
只是每次去打热水,都要小心翼翼的避免踩到沿途横七竖八的乘客。
吃过泡面的都知道,面饼,要厚,透着金黄,水,要热,热气腾腾。
最难熬的时间,就是饥肠辘辘的时候,你面对着一碗还没熟的面的这5分钟。
他告诉我说,基本在,火车上去打开水,你一来,一去,坐到位置上,面早就熟了,水都快凉了。
他还告诉我,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月,打死也不想再吃泡面了。
到了西安,再转火车,12个小时,啃次啃次,在银川下车。
住个100来元一天的小旅馆,第二天早上,再搭5小时的班车开往六盘山。
至此,才回到家人身边,吃上年夜饭。
二.
为什么不坐飞机?
这是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小三看着他,眯起眼,架起二郎腿,幽幽的说了这么一句。
“何不食肉糜?”
工作后,还经常能回想起小三回家的路程。
对于一个回家只要在大巴上闭眼休息4小时就可以到家门口的我,始终无法感同身受。
三.
看看古人。
清朝,乾隆年间,《大清律例》里面有一条“忘亲”之说。
“游荡他乡,远离父母,不知归养者,均属望亲不孝之人。”
解读就是:不回家看看,管你官大官小,平民与否,后果都有点严重。
话说大才子纪晓岚,在完成《四库全书总库提要》初稿时,正逢过年,便要启程回家。
从北京到河间府(今河南献县),全程马车道,420公里。
需要穿过良乡,白沟等乡镇,路途波折遥远。
那时虽有马车,但你知道,马车这东西在石子路上晃悠颠簸,时间一长,骨散肉酸,人是会受不了的。
于是纪晓岚每天只能走70公里左右,风餐露宿,颠了6天才到家。
再往前一点,把时间拨到宋代。
文坛领袖欧阳修,回家更是曲折。
嘉裕六年,他时年54岁。
父亲50年前已经驾鹤西去,母亲也在8年前去世。
正逢过年,官居二品的欧阳修打算回家看看。
从开封至江西永丰县,1000多公里。
陆路700,水路300,还是逆水而行。
每日70公里,颠簸了15天的马车后,他换到水路。
水路慢,每日30公里,又是15天。
折腾一个月,才终于到家,灰头土脸。
你看,来回就要两个月了,换作是现在,估计春节都给我们上班族70天的假期才行。
四.
2015年的春节,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
外国住家给我煮了一顿丰盛的马来西亚菜,咖喱渗透进羊肉里,无比诱人。
可是我却味同嚼蜡。
没有一家人聚在一起,欢欢乐乐红红火火的吃个火锅,包个水饺,插科打诨抢红包,顺带批评批评春节晚会。
其他的,都不叫过年。
有读者问我,你再这样天天写杂文不写电影,大家都会跑掉的。
我也学起小三的神情,架起二郎腿,幽幽的跟他说,
“没有家人陪伴的年,要电影有个卵用?”
我相信,对于过年有同感的朋友,会更加喜欢我,让更多的朋友关注我,关注这个专栏的。(喂,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关系?!= =)
无论你此刻是在写字楼里盯着屏幕,死命敲键盘赶任务,
还是在小吃店里端着盘子吆喝着上菜。
无论你是光鲜亮丽的在跟客户谈上千万的合作,
还是在研究所里满目血丝的跟数据死磕。
我都想跟你说,拿出平时的积蓄,赶紧滚回家人身边去。
不过说归说,最后还是要期待下新年将要上映的几部电影,《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健忘村》,《大闹天竺》和《功夫瑜伽》。
朋友问我说,你是不是土豪,这么多部电影全部看下来很花钱啊。
我说,我不是土豪,从来也不是,花钱看电影一定要慎重,要选好片,别选烂片,要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不能错过好片,也尽量放过烂片,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有什么秘密能在不花钱的基础上尽可能看到更多清晰又效果好的电影,我只能告诉你这个终极的秘密。
我的娘在电影院当经理.........
朋友们新年快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