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源于对死亡的认识
这是一个很严肃乏味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少有的故事。
小学阶段一直是一名很乖的学生,也是学校公认认真听讲、成绩拔尖的好学生。在小学到初中阶段,亲人、亲戚和邻居中每年有人亡故,这些贴近我生活的人前些天还和我谈笑风生,今天突然躺在棺木里,不再和我讲话、不再吃饭、不再谈笑、不再痛苦,好像和这个精彩世界再无瓜葛,看着他们躺入棺木、钉上棺盖、被一铲一铲土埋入地下,虽然知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旷达,但熟悉的人离开仍让我心有悲戚,一种感同身受的悲凉。从小父亲叫我写日记,遇到死亡的变故我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也会有死去的一天?”想着自己的身体变成冰冷,自己躺在地下黑暗的棺木里,有一种声音在呐喊“我不要!”这发生在我初二的时候,我实在想不通,我们的结局竟然是死亡,我很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晚上经常失眠,辗转反侧,捶胸顿足,想不出办法,甚至用自己的脑袋撞墙,这都无济于事。还好通过日记,我自己找到了临时的解决办法,我为自己的或者赋予了一个意义:父母太辛苦,我需要实现他们的愿望好好学习,虽然不知道前路是何方,能够回报他们就是我应该做的。小时候经常参与农活,所以我很能体会其中的艰辛。其实当时我还有一种想法,如果我努力学习变强大了,也许我就找到对付死亡的办法。
自从初二之后,也就是村里大奶奶(我经常在她家玩)去世,我写了一篇思想变化的周记,大致是说生命太短暂、只争朝夕,我要加倍努力。还记得语文老师非常鲜红的批语“思想转折太大,不可信!”事实上从此我不在逃课出去玩,假期也从不出去,晚上认真完成作业到伏案入睡,假期在楼上完成作业、写日记、看书,高二暑假(已经学完高中所有课程)我把高三所有的复习题都做了一遍,父亲经常叫我出去玩,我几乎从来没出去玩。我从几乎每年没有考入县高的非正规初中靠近县高中,并且在第一学年底开始至高中结束,每次都是全县第一名。当时作为唯一可能踏入全国顶尖大学的我,因为高考语文答题卡名字涂错(失去了50分,第一卷60分)最终还是进入了全排名前十的大学。
我是一个希望自己获得明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说服自己、绝对不人云亦云(这感谢父亲给予的宽松环境,然我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也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关键问题搞不清楚决不罢休。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通过日记思考人生的意义,结合高中学习的哲学历史生物等,大学通过不断的阅读,一直到近些年才逐步搞清楚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从下面3个方面介绍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1.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万物的规律是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是我们要思考和寻找的答案,但是获得这些答案我们需要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关于认识世界方法。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因人而异,然而重要的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和工具。我收获的方法、工具和心得如下:
1) 历史唯物主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历史不仅知其然,更进一步知其所以然,才能基于历史预测未来。同时可以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清楚的认识个人在历史的定位,让自己更加理性。历史也让人更加明智,认识到更重要的是拥抱现在的新事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地缘看世界》电子书 四册,基于地缘分析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国际关系,对于历史不仅知其然,更进一步知其所以然,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万古江河》许倬云:以中国之外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历史的发展演绎,一部不断融合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这本书让我卸去了大汉族主义和古中国文明的优越感,更加趋于客观、平淡和理性。这个需要多读历史。
2)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不仅仅如硬币的两面:有正必有负,而且更确切的说是三元世界,恰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除了阴阳两极之外,尚有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种阴阳互存、此消彼长的过程。这个世界绝不是非黑即白,还有一种亦黒亦白、不黑不白的状态。这个需要读些哲学。
2. 人生观:我是谁?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何在?
我是谁?我就是我,谁也不是谁的影子,谁也不是谁的主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差异。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下,做自己感兴趣之事。
人的根源在哪里?人是哪里来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告诉了我们答案,知道了就明白个人的渺小,明白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楚的走向远方。《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既是狭隘、自私、无情、野心勃勃的生物,同时也是慷慨、愚蠢、公正、反复无常的生物。我们是参杂着良善与丑恶的复合体,同时也是进化中的奇迹。让我解除了了困惑已久的“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三个哲学问题的前两个。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人类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可能。人类真的可能长生不老!让我明白不应该过于沉湎过去,更多的需要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拥抱新事物。
人生的方向在何方?终点就是死亡,既然知道是死亡,那么为何不去自杀?人生就是如一场旅行,终点真的不重要,弥足珍贵的就是沿途的风景和我们看风景的感受。《未来简史》解决了“我到哪里去”的大部分疑惑。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帮我理清了“人类生存的意义何在”以及个人存在的意义。需要有价值感,所以需要意义;需要存在感,所以需要共同的意义。过去所谓“意义”,就是大多数人的共识。现代生活就像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追求更多的力量,“无所不能”似乎唾手可得,而我们的脚小却是完全虚无的深渊。人文主义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拯救了我们的空虚。以往的意义,往往来自于外部,现代人文主义发自个体的内心。阳明心学亦强调求助内,个体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因此,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意义吧,不是大家认为的意义,而是个体认为的意义即可。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关于意义的答案都不一样,不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定是件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活着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开心的自己和自己的责任。这个需要读些心理学,多观察、多交流和多思考,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3. 价值观:如何判断是非对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是非对错其实塑造成的就是个人的品性。
是非对错是一层,学会如何判断是非对错更重要,目前大脑中有下面几种思维方式。
1) 感恩之心:受人之恩,当心存感激,择机回馈。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别人对你的好,需要你的正反馈,否则寡恩薄情将无人问津。
2) 羞耻之心:何谓羞耻?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道德力量,这个你可以心中不屑,但是绝对不可以总是逆势抗衡。人自尊自爱,方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3) 怜悯之心:世间有凄凄惨惨者,需要关爱和帮助,世界才能更加和谐,个人才能更加受人认可,需要同情体恤弱者。
4) 敬畏之心:无知者无畏,对于自然或者不可抗力若无敬畏,那么做事毫无底限,可能将自己至于万劫不复之绝境。天下之事,又可为有可不为。
搞清楚世界观,才放下对死亡的恐惧;
搞清楚人生观,才明白如何度过此生;
搞清楚价值观,才明白是非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