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又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在辽宁铁岭市乐高商场的淘气堡内,两名家长因孩子玩耍时产生摩擦,男家长叫来另外两名男性同伴,用现场的椅子,对女家长及其儿子疯狂殴打,致女家长肋骨骨折,男孩昏迷。
事发当天,被打女子带着大儿子和小女儿来淘气堡,小女儿在里面玩,大儿子在外面看着。在玩耍的过程中,一名小男孩向下扔泡沫积木,女家长的小女儿拿起积木往上扔,砸中了男孩头部两次,因此双方家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该名男家长叫来另外两名男子,上演了上面疯狂一幕。
类似的事件发生过多次,仅以去年为例:
去年4月,一女子的儿子玩滑梯被一个小女孩骑过,女子拼命拽着女孩命令她道歉,吓得两个孩子都大哭,女子的老公怎么拉都拉不住,最后还演变成双方家长的互扯。
7月,女童闹矛盾家长“护犊心切”大打出手 男家长抱摔女童母亲;
9月,内江万达广场小孩玩耍被撞倒 家长抓扯殴打被拘留;
......
这些事件,因为并没有亲历,曾有些不解为何三言两语就可化解的事情竟致引发如此的大战。就在前天,我亲眼看到了一场因为孩子玩耍引发的家长撕逼现场。
经过是这样的,那天中午带到游乐场的沙池玩,刚到池边,一位妈妈在沙池里一边检查孩子的眼睛,一边问“谁家孩子扬沙子,撒我们眼睛里了?”孩子爸爸坐在池外也在问“谁家孩子,还有没有人管了?”这时被撒的孩子并没有哭,撒人的孩子有些紧张地靠在树上一言不发,两个孩子都有三岁左右的男孩。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称被撒的孩子为小A,撒人的孩子为小S。
转眼突然听到有人吵起来,原来是小S的妈妈来了,我只看到她情绪非常激动地在喊,有些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愤怒?慢慢我听清缘由,对话如下:
S妈:小孩子玩么,你们喊什么喊?
A妈:你家孩子扬沙子扬到我们眼睛里了,没人管我们才问谁家孩子呢么。
S妈高声:没人管你们也不能把孩子推到一边!
A爸:我们没推你家孩子,你自己孩子怎么不看着点?
S妈高声:“孩子玩嘛我能管的住?我看见了又能咋?”
她一边怒喝,一边推着自己孩子:“你站在这干啥,该耍耍去!耍你的去……”孩子呆呆的站在那里,她似乎很不满孩子的懦弱,继续催促:“耍去,好好耍去!”
这时来了两位年龄相当的男士,一高一矮。小S妈妈气愤地向两位男士告状,可能她的状态有些太激愤,随行的那位高个男士也有些激动地向前,小A爸爸也站了起来,看到这个情形,小A妈也赶紧从沙池出来挡在前面。小个男士伸出手把小A妈妈一挡,小A爸以为他要动手,有些生气冲上前推了一把。眼看两拨人已经并到一起,好担心演变成一场大战。
还好那个小个的男士只是伸出两手按住小A父母:“我是孩子爸爸,有事跟我说行不?”
小A父母简要说完,小S妈妈插话:“那你们还推孩子了呢!”
小A爸爸也喊起来:“谁推你家孩子了?你调监控查!”
小A妈也说:“天地良心,我们能推你家孩子?”
小S爸爸这时也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替孩子道了歉,也问用不用去检查。
小A妈妈说:“本来也没啥大事,你看她那是什么态度……”
小S妈妈却依然不依不饶,越说越生气,大意还是孩子玩呢,她能一眼不眨地看住吗?说着竟然抹起了眼泪。
小A爸妈见此情形,只好说句“我们惹不起还躲得起”,抱起孩子走了。
小A走了,小S也跑到一边玩具屋玩去了,妈妈S还在一边抹眼泪。
我转头看到大宝正跟小S一起凑在玩具屋里,赶紧把她叫过来喝水,我对小S没啥看法,但我无法预料不懂规则的孩子和处在崩溃边缘的妈妈相加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不想自己和孩子牵涉其中。我想每个旁观了整个事件的家长都不会放心自己的孩子与小S玩在一起了。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我们知道,有时母之过犹大于父。就今天的事件来看,如果不是S爸爸的及时认错和A父母的无奈退出,也许就会成为一起新闻事件。
不过小S妈妈的眼泪让我明白了此类事件的导火索∶一是护子心切,二是教子无方,三是越界干预。
护子心切,歪曲了事实真相
不知道小B妈妈是亲眼所见,还是纯属推测,她看到孩子可怜兮兮地靠在树上就认为孩子受到了欺负。特别是在她不在场的情况下对方的两位大人竟然把孩子吓成这样,一定是对孩子动粗了。她眼中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却丝毫没有关心对方孩子的状况,也丝毫没有接收到对方的诉求。对方只是希望她能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顺便道个歉,她却已经把以大欺小的帽子扣在了对方头上,并且怒不可遏,这进一步激化了对方的情绪。
其实孩子在知道自己犯错之后都会有紧张的表现,有一次我家大宝不小心用毛绒玩具狗打到了小朋友的眼睛,把小朋友大哭了,打完之后她反而躲到了我身后,检查了小朋友眼睛并无大碍之后,我要求她向小朋友道歉,结果她却大哭起来:“我不是故意的”,哭的比被打的小朋友还伤心,搞的对方妈妈还得安慰她。事后我发现经常都是这样,惹了祸自己先吓哭了。
因为护子心切,容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让家长眼中所见只偏向自己孩子一方,并且在错误面前理直气壮。
教子无方,将失责变成了无辜心伤
如果仅仅是在孩子犯错时理直气壮,我只会认为这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妈妈,可是她的眼泪却让我有些意外。结合她的言语我们可知一二,她认为对孩子在沙池扬沙子的事实她无能为力,别说她没看见,就是看见了,难道她又能阻止吗?她又不能一眼不眨地盯住孩子,不让他动吧?她认为孩子是年幼无知的,而因为孩子的年幼无知被指责,自己是非常无辜的。对于孩子这种不可控的行为她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位妈妈似乎觉得类似孩子扬沙子这类行为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她也并未失于管教。
其实在进入沙池区玩耍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般会给予提醒,不能在池中扬沙子,因为沙池是孩子玩耍的公共场所,孩子想扬沙子也是天性,这就需要合理引导。
最早带大宝进沙池的时候我都会陪孩子一起玩,观察她与小朋友相处的状态,对于扬沙子这样可能会造成伤害的行为及时制止,直到确认她单独玩耍完全没问题才放手让她自己玩。而且即使她自己玩至少也保证她在视线之内,孩子在玩耍难免会因为争抢玩具等产生矛盾,一般的小问题可以不干涉,如果出现了伤害行为或者年龄相差较大的对抗,家长及时出现可以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能安抚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情绪,该道歉道歉,也避免引发更大的事端。只要犯错孩子的家长不偏袒自己的孩子,学会为孩子的不当言行道歉,我想很少有对方会紧追不放。
过度干预,不利于孩子发展良好的社交能力
在如何管教孩子方面我们往往会有两种误区,一种是无法应对孩子的行为,造成完全的放任甚至放纵,还有一种就是力图把孩子“管住”,每时每刻都盯着孩子,生怕孩子吃亏,或者让他屈服于权威的监督。我们似乎忘了孩子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智慧生物,他可以做到学习规则然后遵守规则甚至发展规则。
教育学家建议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玩耍。这样,才能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华尔街日报》介绍了一本新书《尊重孩子:培养自立孩子的德式育儿艺术》。其中对德国幼儿园的描述是:“这里的小孩一整天都是纯玩。他们不读书,不学算数,基本上无法无天。孩子们到处乱跑、大声叫喊、想怎么玩怎么玩、想跟谁玩跟谁玩。这里只要求他们遵守一些非常基本的规定,如不要打人和不要爬上家具等。老师也基本不会要求孩子们有组织地玩耍。”
这样的幼儿园认为小孩子争吵和打架很正常,老师并不会急着去干涉,除非有孩子快要受伤,他们也不会惩罚顽皮的孩子。老师做的更多的是在旁边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有时候会把孩子单独叫到一边谈话,有时会和全体学生讲什么是正义和善良,有时是通过相关的故事让孩子们间接得到启发。
跟我们常规印象中不同的是,争吵反而对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和自我提升至关重要。孩子们打架的理由多种多样:为自己设定界限,吸引注意力,测试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社交层面),或仅仅因为他们不服输。孩子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而不是由大人插手来解决。
“孩子们真的可以出色地靠自己解决问题。”
这和中国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大相径庭。在以上的事件中,事态的恶化往往是从家长的介入开始的。孩子之间难免打了闹了,转眼又玩在一起。即使是小A父母,在检查孩子无碍之后,也可以淡化处理这个孩子无意间的小事故,可以同时告诫两个小孩不要扬沙子,或者至少可以将两个孩子分开。
适当的放任不等于放纵,在幼儿参与社交的初期,家长做出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更好地与人相处。这样就避免了你必须“一眼不眨”地盯住他,也就避免了过度干预。
孟子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我们在处理自家孩子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不用“他只是个孩子”来敷衍,而在面对别家孩子的时候不随便贴上“熊孩子”的标签,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就为社会的进步尽了一份心,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