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派-江湖令】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
◆程序员发帖吐槽:在阿里和百度工作七年,去面试小公司却挂了。
近日在互联网论坛,一名程序员大肆吐槽:我就郁闷了,在阿里工作五年,百度工作两年,去面试hulu,上来啥都不问就两道算法题,我没有第一时间给出最优解,想了一会儿才做出来,结果就把我挂了,工作那么多年了,还这样面试也是醉了。
能进阿里和百度工作,实力自然不菲,没想到面试一家公司却挂了,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觉得自身肯定没问题,毕竟有科技大厂的经验。
你怎么看待上述的现象?
———————————————
本期编辑:小派◆
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规律的角度来看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
无论行业也好,公司也罢,从时间轴上看,开始的时候都是要求“有“。这个时期市场或者老板的要求较单一及具体。如果用产品来举例,由于市场或者公司之前没有,那么做个满足基础性能的简单功能产品就是岗位要求。而又因为是从无到有,性能实现的基础是理论到实际的转化能力。所以这个岗位的要求其实是很具体的,在要求领域内具备理论转化为应用的实现能力,考核点也就清晰了,系统性知识(理解),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实现能力(高)。
行业或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有了原始积累,还以软件产品为例,这个时期的市场或者公司的要求也随着时间在发展,很多大公司具备了自己的开发平台,基础算法等变成了可直接调用的库。市场存在大量基础产品,行业里也出现专业做产品开发软件工具和服务支持的公司。这个时候岗位的要求开始产生了两级分化。一类岗位要求更高的行业理解和整合能力,即系统性知识深度和行业专业度提升;另一类岗位只要求执行,平台上的应用被简化,要求降低。所以如果在大企业只是个螺丝钉,且长期是个螺丝钉,出去面试不合格是普遍现象。而出身于小公司,随着公司基础搭建的完成,一直停留在执行岗位的员工也将面临岗位要求下降,薪资过高而被淘汰。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能力培养之路是终身培养的,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抛开公司和行业趋势,在日常工作里,即使是管理岗位,一般我们也是以三年为期,如果没有提升就是倒退,必须进入再培训后判定使用。
下面进入今天主题,我们来讨论一下能力建立(基于我的经验和认知体系):
基础能力:语文,数学和物理。数学定义了世界规则,物理阐明了系统关系,语文是认知载体。我们已经讲过语言使用的偏向,工科出身表达时易偏规则描述和阐明。文科出身易偏情感以感知共鸣为关注重点。这三门基础课的深度基本界定了你能力培养会达到的上限。
能力培养我们用十字星来表示,纵轴代表你的专业深度,横轴代表你一生中可能的不同领域。横轴上部代表你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已具备的这个领域可借用的综合能力基础。下部代表进入领域后积累出来的深度。这里面的影响因素有时间,天赋,性格等等。一般来说,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你已经完成了大学或者更高学历的教育(智力水平保障),这个时候纵轴1在横轴上半部分代表了你进入社会时的基础综合能力。下半部则是你在第一份职业里培养出的专业深度,它包含了专业知识,技巧,管理等等一切你可以从这份持之以恒(基础要求为五年,见注释部分)的工作里学到的内容,感悟,搭建的体系等最后形成了你的思维模式和职业习惯。所以我们常说第一份工作是最重要的,它不光只是一份工作,它更奠定了你以后的成长高度。就像游戏人物面板里的基础属性栏,基础属性开始的差异,随着等级增长会被持续加剧。
假设你第一份工作就是匹配的,即在自己天赋领域内(有兴趣,性格匹配,易理解),也是你喜欢的,那么这根纵轴将向下延伸较深,即在同等时间内你建立的深度思维能力会比同情况下其他人要强,往往可以用行业内知名度或者公司内职位团队范围来评估。
这时候进入其他领域,我们先看纵轴2,由于在第一个领域内积累较深,这表示思维模式和习惯基本养成,那么带给纵轴2的上半部就比较长,因为可以借力较多,也可以说综合基础比刚进入社会时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下半部分的成长将会以加速方式完成。以学习外语为例,当你通晓6门外语后,你就建立了一种语言学习模式,任何一门新外语学习基本只需要半年。
如果第一份职业不匹配,这时候去进入其他领域,我们可以看纵轴3,由于原职业感悟不够,综合能力提升较低,带给新领域的借力部分较少。这个时候后期会出现两种情况,1)如果新职位是匹配的,可以重新积累出纵轴1,假设职业习惯培养不需要重新培养,由于方法论,深度理解能力等导致的思维模式需重新培养,下半部达到同样长度的时间会有一个不明显缩短。2)如果新职位仍是不匹配的,就会出现3纵轴的情况,上下均短。这种情况应该停下来先做自我分析,确定是否要重新选择。去仔细评估一下职业选择时是否在兴趣领域内,是否与擅长点关联,专业基础是否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性格及习惯是否和选择的职业匹配等。(可用SWOT分析法)。当重复出现2次深度能力无法建立的情况时,随着年龄增长,再重建深度能力的可能性会很低。所以我们在职场会发现前期为工资涨幅跳槽频繁的员工,后期很难升到高管或者成为行业领军任务,在收入加速成长期反而工资是停滞的。(这部分我们讨论过为何一生的收入80%来自于40岁以后)
注:“五年才是一个职业的入门期”。很多人会觉得三年是一个周期,其实是把公司熟悉周期和能力培养周期混淆了。进入一个新公司,第一年看门道,第二年做事情,第三年收成果,是讲的一般情况下对特定环境规则的熟悉和应用变化程度规律,这种成果往往是过程导致而非创新所得。在专业能力培养上,持之以恒的学习环境下,一般五年才能刚建成初步的职业整体概念和规则细则的理解,所以是入门期;6-8年是加速成长期,这时候需要的是海纳百川,所以也是印证和加深理解期;第8年以后才能渐渐进入行业一览众山小的局面,此时为融会贯通期。
所以这件事我们看到的要点是:
1. 能力是通过终生学习来获得的。- 推荐书籍:Obvious Adams
2. 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在一个完备正确的反馈系统内,通过持续的实践,反馈和调整建立起来的认知系统。(成长系统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决定了形成的认知系统健壮性)
3. 终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热爱和持续成功的积累。所以职业生涯的开始一定是扬长避短,长者恒长。然后才是挑战和突破自我。水桶容积决定于最短的板。
=》人是社会的人,
选择匹配的系统环境,发自内心的去热爱是成功的起点,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打破旧我是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