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天,北京的风很大,并卷着漫天黄沙,一点都没有夏天的样子。而我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去看了一场期待已久的话剧——《水中之书》。整部剧其实很散,要表达的点太多,但每一处却又都深藏着人生哲理,让我坐在椅子上,眼眶湿了又湿。
1、了解自己,才会快乐。
演出一开始,饰演“何实”的何老师就坐在暖黄色的聚光灯下轻轻地说着:
那栋房子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那个海边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一直逃避的地方……
我的心一下就被这样的开场紧紧吸住了。城市始终灯火通明,可有谁知道那些繁华背后藏着的种种故事?又有多少人是背井离乡的漂泊、并在漂泊后渐渐遗忘了最初降生的那片故土,或是心甘情愿的故意将其遗忘?
剧中的何实,从英国留学回来,同朋友一起创业,做着教授别人“快乐学”这件事情。可这件事儿在他看来其实是很荒谬的,因为他的内心并不快乐。他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也没有人会陪他玩,他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他说“我每天走在路上,看着每一个人的表情都非常沉重,他们不快乐!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导演赖声川称这部剧创作于2009年的香港,当时金融海啸,他看见香港的每一个人都苦着脸找不到快乐,才写了这样一出关于快乐和内心探寻的话剧。
其实纵观今天,不仅仅是香港,似乎只要在稍微繁华点的城市里,人们都苦着脸、低着头、麻木如僵尸。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着,可生活的压力也飞速增长着、环境飞速恶化着。于是在这样的巨变下,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身边朋友向自己说“好累!不想活了!分分钟想自杀!”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却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不得不承认,我也常常有“想死”的想法。只是终究明白,就算生活糟心,但为了那些爱自己的人,也该努力活着。
新闻里经常曝光的自杀事件,都一一在向我们证明着,这似乎是一个全民抑郁的时代。有段时间我也总是很“丧”,有人安慰我说“没关系,都会好的,加油!”;也有人骂我说“玻璃心!瞎矫情!无病呻吟!”。无论哪一种留言,我都认真看着、吸收着,但心里其实清楚,或许一切都更如后者所言吧。
剧中,何实在上课时大声喊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不快乐是因为你不够了解自己,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仿佛他是在说给别人、亦是在说给自己听,更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听。
是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你到底想要什么?而那些所谓想要拥有的、费尽心思想去得到的、因得不到而痛苦的东西,又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
2、不要因为害怕失去,就不敢拥有。
原本打算将老房子卖掉大赚一笔的何实,却在老房子里意外的遇到了“水儿”,她的每一次出现都耽搁了何实卖房子的计划。何实带她坐船、带她去香港玩、带她吃好吃的;当水儿坐在旋转木马上问何实“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的时候,何实说“因为我小时候和你一样,没人陪我玩”,然后他们张开手臂开心的笑着。
水儿接着又问“明明世界挺美好的啊?可舅舅为什么说这个世界很复杂?让我最好不要触碰它。”何实说“或许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时,水儿忽然从木马上站起来难过地说“我明白了!那我不要这样的快乐了!我不要失去后的痛苦!”任凭何实在后面大声安慰着“可你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敢去拥有啊!”,她还是逃窜着离开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斑斓绚丽,却也残酷;在狂欢时玩的有多尽兴,在曲终人散后就有多凄凉。派对会结束,眼下的美好也都会随着时间远去而最终变成记忆中的想念。无疑这是一个扫兴的过程,可这也是生命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派对结束时的扫兴,就不去享受玩耍时的尽兴;不能因为担心会受伤,就不去付出真心;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敢奢望任何拥有;要学会及时抓住每一个当下。
但这话如纸上谈兵般,说起来轻松,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日前看到一则新闻,标题写着“中国空巢青年已超半亿”,我很好奇,在这之前只听过“空巢老人”,年轻人有什么可“空巢”的?继续读下去,看它写道:“空巢青年”是指在异地生活工作、年龄介于20到39岁的、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在城市中游走的青年。水果只敢买3、4个,快递只能寄到单位,下班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房间……
看着那样的解读,我心头一紧,升起万千感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不都正在经历着那些吗?可我们似乎习惯了患得患失、习惯了猜疑、习惯了戴着面具时刻做好防备、习惯了与人保持距离、习惯了冷漠、习惯了一个人默默孤独着。
3、过分偏执的爱,是囚禁的牢笼。
当何实听到水儿说自己从未出过门、一直被父亲锁在房间里时,他震惊了,并很愤怒,觉得这种行为近乎变态。他愤怒着对水儿大喊“那你为什么不逃走?现在我把你带出来了,你就再也别回去了!”,水儿摇着头说“不行,他一定会找到我把我抓回去的!而且我不能离开他。”何实很诧异“为什么不?他会打你吗?”,水儿平静地说“他不会打我,他会伤心。我走了,他会很孤单、很寂寞,也没有人给他泡茶了。”
几句简短的对话,却让我感同身受般望见了那段缠绕半生的爱恨情仇。仿佛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老房子门口古旧的椅子上望着大海,海浪汹涌翻滚,他的神情凝重又忧伤。而老房子侧面房间的窗前,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也在望向大海,她渴望去窗外的世界、渴望上学、渴望有朋友、渴望去看看海的另一边都有什么……
一位被自己妻子抛弃的父亲,在情感受到伤害后固执地认为人心是残酷的、世界是可怕的,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儿终生锁在房间里,认为那样是在保护她。可这样的“保护”,却剥夺了女儿一生的快乐。他错了吗?他没有!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因为他爱自己的女儿。只是这样的爱,太偏执、太沉重。
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学校里,老师们用填鸭式教育对学生说“这样是为你们好!”;回到家,父母也用一直以来他们自以为是正确的那些老旧认知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但其实呢?时代在巨变,或许有些做法以前是对的,可现在不一定是对的;而以前是错的,现在也不一定是错的。自己认为的“好”和“需要”,也不一定是别人同样认为的“好”和“需要”。
但是在爱面前,大概每一个人都顾不了那么多,每一个人都容易用自以为“爱”的方式变得偏执、疯狂。就像当何实知道水儿就要离开他了之后,他竟和水儿的父亲一样,把水儿锁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这个他曾咆哮、愤怒、认为是变态的行为,却一样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在“爱”这道题上,从来都没有对错,人心也没有残酷不残酷,只有需要不需要。
4、给内心一次机会,坦然接受命运安排。
何实的创业伙伴萧,一心只想要钱,认为没钱就没有一切,有钱才是快乐。起初为了钱才答应做公子哥的女朋友,按往常她会在公子哥被赶出家门落魄后就转身离开,可故事发展到最后,这一次她没有那样做。公子哥身无分文,萧就每天带他去吃饭,尽管每天吃的都只是同样的拉面,那里面却有了“爱”的味道。打电话的语气也由开始的冷漠强硬,变的像哄孩子般宠溺亲切。
何实很不理解地问萧“你不是不喜欢他吗?现在他是穷光蛋了,你还这样?”萧叹了口气说“这我也没想到,但事情就是这样,所以我决定听从命运的安排,不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富有还是贫穷、闪耀还是平凡,现在,我很快乐!”
懂得活在当下、坦然接受一切、能抓得住眼下快乐的人,是聪明的;而这件事要真的做起来,也是不容易的。
想当舞蹈演员的人突然失去了双腿、想唱歌的人却再也发不出声音、想成为富豪的人却不得不每天精打细算着柴米油盐,这些无疑都能将人拉入痛苦深渊。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更好更快改变的办法,如果觉得这痛苦已经无法承受,要么直接自杀死掉,要么日复一日忍受着痛苦直至死神降临。
尽管很多时候命运之神的安排的确显得不公平,可无力与之对抗的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只有接受吧。其实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方法,或是换个目标,也许会发现,之前一直期待着它盛开的那朵花虽然枯死了,但有一天在埋葬它的那盆土里却意外地长出了另一个生命。
5、失去也没关系,只要记住曾经拥有。
考虑再三,何实终于决定将老房子卖掉,尽管他知道一旦把房子卖掉,就再也见不到水儿了,但还是对萧说“过去的,就让它随海浪飘走吧”。然后他坐在老房子门口的木椅上望着大海沉思,表情里或许有难过、有迷茫、有释然。
在和水儿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带水儿去了迪士尼,他们玩了许多东西,还看了烟花。当烟花在天空绽放的时候,水儿看着何实问他“你怎么哭了呢?”,何实说“我是太高兴了”。水儿并不理解他既然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不理解他说过的很多话究竟都是什么意思;不理解他在看烟花那一刻时,心中复杂的情绪。
何实让水儿伸出手,然后用自己的指尖触着水儿的指尖,对她说“我们就要说再见了,但别怕,你永远都不会孤单,记住现在这个感觉,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地方,我们一定会再相遇的,到时候就是这个感觉。”
同一个人指尖触碰是什么感觉呢?我想应该是爱吧,人类错综复杂的情感之下那些各种各样的爱。而何实说“那就像在水中写字一样,转瞬即逝。”
是啊,许多事情、许多感受,都总是那么仓促易逝,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可当它们真的要离自己远去时,我们又都无能为力。比如,浪费掉的时间、逝去的生命、一段不爱了的爱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秘密和遗憾,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弥补;每个人也都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秘密和遗憾,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避免。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就是一个激动喜悦与遗憾难过不停重复循环的过程。所以即便失去的时候很难过、如同所有快乐都再也不会回来般,也没关系,该庆幸好在曾经拥有。逝去的便成了永恒,成了孤独流淌的时间长河中最好的礼物。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惠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