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学习很难么?
不论是专业精进,还是个人成长,30岁后,我们意识到学习从未如此重要。
我们购买了各种课程,参加各种打卡留言,写作分享,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相信大家熟悉这些场景:
场景1:记住了才算数
觉得只有记住了才会用,所以记了一堆要点笔记,但还不到两天,就全忘了,忘了。。
场景2:被打碎的时间
终于完成手上的事,翻开昨晚的笔记准备复习,客户来了邮件,要立刻马上原地360°转体回复。
晚上11点家人都睡了,拍拍脸,克服一天的疲惫,打开电脑准备学习时。可爱的宝宝却醒了,要讲故事。
场景3: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周末下午,想一口气补完2周的14节课,但不到一个小时,各种跑神,可以刷朋友圈,剪指甲,就是不能学习了,看着没有点开的课程列表,心里那份酸爽。。
场景4:达不到的标准
想要写一篇文章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写出的东西总是不满意,想着等有感觉了再写吧,结果就木有结果了。
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叹:30岁后的学习真难啊,朕只能这样沉沦了么?
这里套用李笑来的一句话:相信俺,你并不孤单。
之所以遇到以上的困扰,只是我们还在用15岁的心态学习:
那时有充足,没人打扰的时间;
功课有限,只要复习几个晚上,考试就能过;
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方法。
但,我们不能像15岁时那样学习了,就像我们不能回到15岁。(心里突然好蓝瘦)
怎么破?
该怎么破呢?来,一个一个破。
1) 场景1:记住了才能用
觉得只有记住了才会用,所以记了一堆要点笔记,但还不到两天,就全忘了,忘了
一个分析:
15岁,为了考试,我们必须记住课本里的要点,这就形成习惯:只有记住,才能使用。
30岁,我们优先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记录总结知识点上,却在很少投入在实践上,因为不习惯嘛。
仅仅记住,不去使用,会让我们忽视知识背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才是是帮助我们内化知识的关键。
例如:“用户场景分析”这个知识点,我背10遍定义,却不去做一遍,就不会知道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理解。
一个策略:先用了再说
先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回到知识再学习。
2)场景2:被打碎的时间
终于完成手上的事,翻开昨晚的笔记准备复习,客户来了邮件,要立刻马上原地360°转体回复。
晚上11点家人都睡了,拍拍脸,克服一天的疲惫,打开电脑准备学习时。可爱的宝宝却醒了,要讲故事。
一个分析:
15岁,我们有很多的不被打扰的时间。所以,形成了习惯:“只有不被打扰的时间才能学习 ”;
30岁,工作,家庭,让完整的时间成为稀缺,如果还沿用这个习惯,我们自然寸步难行。
一个策略:利用碎片
定义自己的时间碎片。例如
有5~10分钟时,思考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看看和当前前学习有关的文章,例如MarxPPT~~
有20~30分钟时,考虑写作的提纲。
有30~60分钟时,带着问题回顾课程,深度阅读。或者根据提纲开始写作。
当一个个碎片被利用起来时,我们的时间会变的有价值。
场景3: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周末下午,想一口气补完2周的14节课,但不到一个小时,各种跑神,可以刷朋友圈,剪指甲,就是不能学习了,看着没有点开的课程列表,心里那份酸爽。。
一个分析
15岁,学习的量和复杂度有限,只要在考前突击,基本能过。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一次性投入时间越多,收获越大。
30岁,我们发现单次投入的时间越多,效率反而越低。
并不是我们不专心,而是安排了超过自己“注意力槽”的任务。就像游戏里的能量槽,超过这个时间,就会不自觉的跑神。
例如,我的注意力槽是40分钟,如果我在一个科目连续学习超过40分钟,之后的效率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学校一般不会有连着的3节数学课,3节英语课)
一个策略 你的注意力槽
记录自己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当注意力槽用尽时,及时休息或者切换不同类别的科目。例如,写作和手绘切换。
另外,根据自己的注意力槽定义时间碎片也是个好办法。
场景4:达不到的标准
想要写一篇文章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写出的东西总是不满意,想着等有感觉了再写吧,结果就木有结果了。
一个分析
写作和分享是帮助思考,检验学习成果的不二神器。
但写作时,总感觉有很多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写的不好,找个专门的时间好好思考,写出一篇深入浅出,详细全面,最好还能是10W+的文章;这样,到最后,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写。
同理,除了写作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都存在这样的误区:现在的不理想,一定要做到完美,结果自然都是没有结果。
一个策略 接纳不足,不断迭代。
软件开发中有一种方式叫“迭代开发”,第一个版本可以很简陋,但随着使用和反馈,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不断迭代,逐渐“生长”成一个稳定的版本。小米的MUI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接纳“当前不完美”这个事实,不断思考如何改善,迭代自己,其实是最快,最有效的路径。再举个例子,亲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是第三个版本。。
致所有在努力的人
现在,我们识别出了4个误区,知道了4个策略:
1)记住了才能用VS先用了再说
2) 被打碎的时间VS利用时间碎片
3)被偷走的注意力VS注意力槽
4)达不到的标准VS接纳不足,不断迭代
那么,综合使用这四个策略重新设计我们30岁学习该有的样子:
不再将精力放在记忆上,而是根据注意力槽,定义用来学习和实践的时间碎片,接纳刚开始的不完美,从简单的版本开始,不断使用和迭代自己的新能力。
本文另有PPT版,看一遍,效果更佳哟~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35041868 - 作品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