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认识,“局”:人和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 “ 格局 ” 就是把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都看透的意思。大格局,就是看到最透。把事情如果看到最透,就不会为一些细节所困扰,即“想开了”。想开了,你自然就有了大器量,有了宽广的胸怀。
2-超越自我,试着换位思考、试着去理解对方。既是为别人,也为的是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格局。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看清楚。只有认识清楚了,才能做出最有包容力的行动,让自己的格局得到提升。
3-“戒急用忍”的好处,是会让人变得冷静。情绪冷静了,智慧就更容易发挥作用,就可以客观地去分析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进而考虑怎么去解决。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处事待人的习惯,就会形成所谓的“格局”或者“器量”。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忍”的最高境界,就是你不觉得自己是在忍,已经忘了“忍”这件事。当你不觉得自己是在 “ 忍 ” 的时候,你就会顺应事物发展的本来逻辑,就有了大格局。
4-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 “ 格局影响观念,观念决定招法,而招法会决定结果 ” 。
---------------分--------------割---------------线---------------
宁老师对“格”做儒家“格物致知”的同等理解也是一新解。我更认可“格”是一名词,是内嵌在一个人心中的对事、物、理等的看法,即“外物在心中的布局及排布”。
人的认识能力高低与格局大小是不相关的,大格局是人内心中所拥有的超越实际外在的一种器量和胸襟。与人的阅历、眼界、性情、对规律的认识把握等有关。一个人待人待物时,一般关注的是眼前,关心的是与自己相关的那些因素,思维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当人的思维突破个人、个人利益、当前影响等因素,能够在更广阔的人群中、更长远的发展中、更深远的影响中去考虑问题时,人就容易突破限制,做出具有“大格局”的决定。
前些日子在聊天时,谈到了组织内部同事之间的利益纷争,也聊起过农村社会亲兄弟之间的不和,还有夫妻之间的矛盾等等….但凡有此类现象,两方必定是同等格局之人,只有暂时的争强好胜,没有彻底的输赢。退一步说,争斗一方有大格局之人,必定会在此次争斗中做出实际的让步动作,切实吃亏,则即刻结束纷争。大格局之人,得益的方式会有以下方式:时间轴线拉长后的综合收益、情感收益、转移到其他领域内的收益,甚至包括节省争斗时间而聚焦在更有价值活动上的得益。客观地说,这些得益是潜在的,并非立即可得,是有一定的兑付风险的,而大多数人却倾向于即刻收益,因而缺乏大格局者常见。
格局的修炼,在“戒急用忍”之外,还要有对世事和人心的洞察,对发展和规律的理解,超越眼前得失,放眼长远大局的一种智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一时一事,这是斗争的智慧,也是终局获胜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