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起,如果当年我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会是怎样的?比如高考失利的第一年我选择像电视《外来妹》那样出去打工而不是选择复读考大学;比如我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做老师;比如我和大智,如果我当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以及后来我遇到的人,如果当时选择不一样的方向,那么我又会是怎样的。之前看过一本科幻,就是谈的平行视界。一个人可以有几个平行的人生,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你当时的选择所过的生活。
读《布鲁克林》》这本书,是在一个平静的下午和安静的夜,读完已是夜半近凌晨。合上书,透过洁白的纱帘,外面的世界还是喧嚣的,秋虫鸣和了一天,远处的城市灯火阑珊,楼下园林灯好像星星密布。其实这本书并非如其他让我难舍必须一气读完的书,它很平淡也很寻常,如我日常生活。没有高潮迭起、也没有曲折离奇、更没有任何想象力的创想,像一面平静的湖,偶尔风起也是极小的涟漪。倒映城市的高楼大厦,每一个穿行城市的人和他极其普通的每一天。
这本书,其实也像是我的自传,是每一个从故乡出来奔赴各自的布鲁克林的人的故事。不同的是,我选择在外。
艾丽丝离开出生和生活的小镇,带着惶恐不安和纠结退意跨越大西洋来到美国,合租的姑娘们、商店每天固定的工作、晚间的进修考试、参加教堂的社团活动、认识到一位意大利的男朋友、恋爱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姐姐去世回小镇陪伴年迈的母亲、对小镇青年的爱恋……这一切人生按步就班的节奏和我们极其相似。很多从小镇、从乡村、从小城奔向北上广大城市的人,几乎都是在走这样的路。
最后的结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艾丽丝选择了已经偷偷结婚的托尼,她订了船票返回了美国。尽管促动她决断选择的是小镇百货店女店主,在两难的境地她还是选择了责任,尽管她知道以后她会后悔这个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直在做选择,漂泊与回归、得到与失去、自由与责任,你选择A必然会失去B。以前常有人设问:假如人生重来,你会后悔当时的选择吗?对每一个从故乡出走的人来说,心中恋着故乡,但最终还是会选择布鲁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