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听说家里一个亲戚开始走向了保险的伟大事业,我便惶惶不安。
倒不是我对保险这个行业存在什么偏见,每个行业有需就有供,终归有它产生和存在的道理。以前听到“扫楼”“扫街”之类的词,也是钦佩的多数。
可但凡这类行业和自己沾上边的时候,便开始避之不及。比红色炸弹还可怕,至少红色炸弹也就炸一次结束,这可是个持久战。
亲朋聚餐的时候,大家心照不宣,皆不提他新换工作的事情。而他换了工作两三个月了,也从来提过保险的相关话题。于是乎,我们都觉得不会碰到尴尬的时刻,便慢慢放松了警惕。
直到上周,一个电话打来,要找我练习对话。
这就开始了么?
不去?不可能,几乎每月家庭聚会见两次,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去?这是我帮他练习对话,还是他帮我练习刷卡?
人情世故倒也有时必须该你来我往,也不是真的为了舍不得花钱就断了亲戚关系。总感觉把金钱关系放到桌面变成了业务关系,亲情也就不再纯粹。
节选几个“练习对话”中的对方提问给诸位看官一观:
“假如你生了大病,你怎么办?”
“你爸到时候要给你治疗,钱不够怎么办?总要出去借吧”
“你爱出去旅游,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可能和喝过洋墨水的ABC不同,中国人骨子里是很避讳谈生死的,尤其我又信因果轮回。这赤裸裸的诅咒之言,听着便着实让我想把饭全塞进他嘴里。最想回答他的话便是,“你这么关心我,我真出事了,你不借我钱吗?你不帮我照顾家里吗?”最终,我也只是默默的把饭塞进了我自己嘴里。
这样比较下来,我宁愿,他直接说,嘿,刚换了新工作,支持一下,帮忙买点产品。
你好,我好,大家好。没准我也就忍痛割肉了(当真是割肉了,看看去年、今年的大盘,深深套牢有木有)。可明明我找了无数个不想马上买的理由,对方都淡淡一笑“你这是推脱之词”。心里真想给你点32个赞,明明知道我再推脱,仍能继续以更“恶毒”的例子来阐述必须赶紧买保险的理由。仿佛不立刻被保险,我的人生将活在无时无刻的恐慌之中。
我现在就感觉自己是明码标价的,脸上就写着价格。最后算了一下,仅仅买一个险种,投资时间比8年抗战还要久,平均每月损失一个6plus还要多。
以前吃饭,我总热心的抢着买单,可这次,我愣是厚着脸皮让自己坐着不动。既然把我当成客户,就要有服务客户的意识。既然以后亲戚关系不会再纯洁,我也没必要为这种亲情再付出什么。也就这么回事儿了。
之前也有同学中做此类工作的,也主动找过我,都以忙为借口推了。其实也挺伤心,其中还有个差一点成男女朋友关系的暗恋对象,现在倒差一点成了金钱关系的服务对象。再美好的友情爱情也都敌不过现实。
再申明一下,我并不是歧视保险这个行业。毕竟我自己也买的社保、医保之类的。给自己买一份保障是确实需要的。
只是做了保险这一行,就要让身边所有人变成你的客户,这样真的好吗?究竟卖的是保险,还是卖的是感情?
相比之下,微信朋友圈也是被各种微商们扫屏,虽然也都是赚得朋友的钱,但赚的则相对明明白白。他们就明确的告诉你,我就是卖这个产品的,现在什么活动,找我可以给你什么优惠。广而告之,有需求的自然会找你。
其实做保险等行业也是,大家不是不知道你做这个行业,如果真有需求,自然会主动找你。而你的客户对象,应该是挖掘有需求的人群。而不是把感情变成利益,来丰富自己的腰包。
其实真想通了,事情也就好解决了。
我们难以拒绝,一个是面子,一个是感情。
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和平等的。
你都能放下的,我也放下,想必无可厚非吧。
写在最后:倘若我的文章,伤害到了一些朋友的情感,对不住了。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并无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