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杉讲透论语》感悟(8)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孔子在感叹评价《诗经》,孔子在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谈话经常引用《诗经》,《论语》、《大学》、《中庸》里,也都有大量《诗经》的诗句。
翻译:“《诗经》一共有三百十一篇,用一句话来评价它,就是“思无邪”,真人真心真性情,没有邪念。”(三百是概事)
华杉老师举了《诗经》的第一首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了,你一听,还是那样,把人的真实反应毫无虚假地写出来。
《诗经》我们很多人不了解,但这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都很熟悉吧。为什么能一直被大家所传所熟知呢?就是我们的人性都没变过,男生都喜欢美丽贤淑的女子嘛;“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追求却无法得到,白天黑夜都想念她,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们现在喜欢上一个人不也这样么;后面两句更是微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奏起琴瑟来亲近她,敲起钟鼓取悦她。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我们总想用一些办法吸引她注意,总想取悦自己心爱的人。
孔子评价《诗经》是“思无邪”,要想真知道是不是如此,大家可以去翻翻看。我翻了一下觉得反应的都是我们很多事情的内心真实想法。无论忠臣孝子,还是痴男怨女,都是真情流露,说的就是我们呀。
华杉老师引用张居正(给小皇帝讲课)的讲到:“只是要人为善去恶,得其性情之正而已。人之心若能念念皆正,而无邪曲之私,则其所为,自然有善而无恶。”
程颐说:“思无邪,诚也。”就是诚心诚意,真心真意不必掩盖自己。
我们把道理放到自己身上,放到事情上琢磨。
我们真的做到思无邪吗?多少人是戴着几副面具活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领导面前一套,同事一套。我们人之所以活得那么累很多是自找的,就像王阳明说的,就是欲望太重,由欲望生出太多顾虑。这当然很难做到思无邪啦。所以我们要“致良知”,我们天生就有良知,能判断是非,就是被欲望遮住了而已,我们得把它拿开,按良知去做事。比如一个小偷看到一个小孩在井旁边快要掉下去,他也会去拉小孩一把,良知是人天生就有的。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媒体,有多少是做到“思无邪”的。要么是报喜不报忧;要么是天天研究读者的人性弱点,投其所好,夸大制造不同焦虑感的文章;利用人性弱点,塞一堆情绪发泄、用劣质信息流侵占你的时间从而换来他们的信息流广告。
所以不少研究学者说,诗、文章、歌词、曲调风格就能反映一个社会的状态。现在的社会,“思无邪”的人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