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看小鱼练琴时,发现她有首新曲子还有一半未做标记,也没开始练,简单了解后发现她有以下几个原因:
曲子篇幅长,所以潜意识里觉得有点难,练习过程中有回避之意。
习惯反复--大概学琴一年后,我就把这个事完全丢给了她自己,之前她习惯性的一首曲子练到头。
按老师说法这样练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可以弹整首就是会了,就不会去熟能生巧,久而久之练琴效率不高。
加之自己也没有去做计划,如何提高练琴效率更是不曾去想,虽然,喜欢钢琴,但因年纪小也确难有要从中深入探索念头。
所以,这学期在钢琴老师的建议下,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把她练琴的思路进行了调整,让她做到有计划有技巧的练习,从而在不增时间的基础上把效率提高。而这几天,她又有点习惯成自然的按原先的方式练。
看到她的问题后,我第一时间其实是想生气的,但察觉到这个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我向她陈述了一个事实“你明天要上课,所以你今晚自己得考虑怎么做,明天才能正常上课这个问题。”
然后,我离开了房间,大概15分钟后她回来了,告诉我她的标记做完并且能记住谱子了,明天早上再去练习下应该就没有问题。
我也没再说她,因为,我想此时已无需多言,她进行了自我思考,对应也有了行动。至于到不到位,上课时老师会有检验,另外不管上课的情况如何,她都该学着自己去面对,进而总结经验。而不是我提前为她规避掉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人生该碰的零零角角得自己去碰一碰才印象深刻,也才会深有感触。
今晚的课堂她算比较愉快的结束了,老师告诉我她一开始面对长曲子时也是有些畏难的,但她并没有教她怎么做,只是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她,她自己就能弹得很好,说明自己有计划的预习已经取得成效。
当然举一反三,她在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学习都有共通性,从她弹琴的事延伸到她做思维题。
她是这个学期的时候开始在朋友的建议下,我给她加入了拓展思维的练习,为了让她对这个事情感兴趣,我是选在我们泡脚或者躺床上身心愉快的时候进行,而且时间一定不超过15分钟。
前3天是我陪着做,从第4天我开始让她先去做,于是,这个过程我发现她看题、审题要许久,另外不确定时下笔犹豫不决。最明显的是稍微琢磨不了就会来发问。
对于拓展思维来说,不去自己钻或者不敢钻肯定是不行的。我又开始琢磨怎么改掉她这个问题,终于最怕有心人,我发现她能量足时思维活跃,看问题想问题速度很快。于是,我开始挑时间。
后。我又发现她在自己想到一个步骤后欢呼雀跃,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她去梳理题干,在她梳理清一步时给予足够的肯定。这样她慢慢地在练习上就开始大胆了。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她拿起思维手册对我说“我先自己尝试做一做。”
我立刻抓住了这个契机,我对她说“好的好的,那你一会做完了给我讲解下,让我也拓展下思维。”听了我的话她大受鼓舞,自己就琢磨去了。
第一次独立做完后,再给我讲解的过程中发现有错。在她的讲解中,我发现她被各种条件绕晕了,也就是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时思维混了,于是,我告诉她可以把有用的信息用铅笔写在旁边,以免自己搞混。
就这样,她一步步地调整,到今晚她在读题的速度和梳理思路的速度上明显快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她在应对难题的自信上又提高了一个等级。
因此,所有的学习持续到后面,都是不断的向上挑战的过程,孩子要有方法有技巧地去克服这过程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她要有不断去挑战地勇气。
但这一系列闯关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鼓励。有时我们要换位思考,想孩子所难,想孩子所惑。进而才能滋生出更多办法去在孩子闯关有困难时拉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