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今放眼望去遍地都是“诗和远方”,我很好奇大家考虑过“眼前的苟且”的感受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
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本意大概是鼓励人积极上进,怀抱理想的,但不知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用这句话来当做逃避的借口。
当然,从句字本身来说,它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它让你以为,你可以在拥有“眼前的苟且”的同时,拥有“诗和远方”。
以至于一些梦想着“诗和远方”的年轻人,在“眼前的苟且”还“苟”得不是很“且”的时候,就去写诗了,就去远方了。
这其实很可笑,随随便便就能有“诗和远方”,谁还要眼前的苟且?
回来一看,爹妈沉默,考试挂科,电话欠费,房租到期。
结果错失了陪爹妈的时间,耽误了考试的复习,写诗没赚到钱,去远方的机票还是全价。
这么说来,这句话错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出处,高晓松老师,截至目前的一生。
如果你去百度一下他,你会发现,他可能是你所知道的人里最没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之一了。
出身名门、少年成名、周游列国、闪婚闪离、自编自导拍电影、移民混迹好莱坞,从小到大,哪里有过苟且?全是诗和远方啊!
当然,这句话的出处实际上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妈妈。
于是又回到一个愤世嫉俗的话题,这哪有可比性?我生得不好,我不是富二代,我还没才华,我还没关系,我妈也没有从小教育我诗和远方,我就剩眼前的苟且了。
马化腾初创腾讯前,四五个朋友凑了一笔钱,据说大概有五十万,大家商量,是均分买房付首付(分下来的钱当时可以在深圳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还是办个公司创业。
这两者,哪个更苟且呢?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还不是满地融A轮上市套现买游艇全民创业的年代,那时的创业,是一条当孙子的路,而买房或许很快能当上老子。
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选了一条苟且的路,从苟且里走出来当今中国最大的诗和远方。
去看看他的选择,那是心里揣着诗和远方,选择了眼前的苟且。
换到如今,有多少人根本不顾眼前的苟且,只为了去一趟所谓的远方?
这是悲哀的,是更大的苟且。
所以,这句话说到现在,应该反过来说了:
别忘了,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天赋异禀也好,命运不公也好,对任何人来说,眼前的苟且都是通向诗和远方的道路,你不脚踏实地走好它,你的诗和远方永远也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