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呀!又一个除夕日,四周鞭炮齐鸣,烟花打的黑夜灿烂如昼,却在瞬间归于黑暗一片,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和家人说好今年不放鞭炮,过个环保年,闺女高兴的赞同,而爷爷奶奶说年三十关门的关门炮和初一的开门炮还是要打,好吧,那就听老人家的。
除夕夜,小婶和往年一样做好了10碗菜,大红的高碗中盛满,摆在桌子上,正月初一吃。
炒菜锅中盛好满满的水,说是当家人会新年心更宽。
电饭煲中煮上米饭,里面放上年糕,还有红枣。寓意着年年高和红红火火。
每个房间摆上蜡烛,开着灯,说是“照岁”。
正月初一的早晨,都去太婆家拜年。
看着桌上一桌的10盆菜,心里不由感慨万千,这摆成申字的10碗菜,是长辈们对于新年的祝愿,对于习俗的传承,对于长辈的一份孝顺。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太公太婆繁衍了80多子孙,太婆今年92岁,慈祥而美丽,腿脚不大便利,自从前年太公过世后,小叔家和我们家都陪着太婆一起吃饭,每天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热闹如那时候太婆尚年轻而长辈尚幼小时。
很多事,一辈辈的就这样照着做了,我们或许会看不懂也理解不了,以前会觉得好笑,经常反问这有意义吗?在思考了很多年的有无意义后,看到长辈们,婶婶她们的用心和孝顺,我默默接受了她们所说的,所做的,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吗?
对于下一辈,他们年幼,只在学业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大部分的孩子被大人宠的像小公主或王子,全然没有家族和国家的概念。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如今的孩子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们心里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业,情感。其他的和他们貌似无关。
在这太多的传统离我们愈来愈远的今天,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太多的美好,我们在抱怨越来越没有年味的今天,是我们自己越来越随便了,随便于每一天都那样没有仪式感的过,糊里糊涂的过,随随便便的过。
说起仪式感,人们最常喜欢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复仇
自省!
今年到除夕前一天才赶紧带着孩子买新衣服。
家里的打新还是妈妈请人打扫的。
由于对于吃酒不敢兴趣,每年的分岁酒都是无所谓的参与。
这么多年我就在这样的迷糊、简单中过的年。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妈妈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我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做为承上启下的我们,是该好好的对待每一个严谨的日子,以美好的传统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