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收藏了很多觉得有用的资料再也没有回头看过?
你有没有买了很多的网课,却从来没有学习完过?
你有没有家里柜子衣服都塞满了,却经常找不到一件满意的出门?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总以为拥有的越多才越幸福,交朋友越多越荣耀,学得越多越成功……殊不知这就是我们不快乐和焦虑的根源。
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真正高级的人生,是不断做减法。
01
懂得做减法,做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每一种事物现象都能透过表面看到实质,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现代社会带给我们形形色色的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当情绪无处宣泄的时候,朋友圈成为了我们的树洞。朋友圈,是一个人真实世界的表达,它藏着他的情绪、生活状态。
以前我最喜欢在朋友圈刷啊刷,感觉信息量特别大,生怕漏下谁的朋友圈没看到,忘了点赞,影响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积少成多,浪费了太多本可以被有效利用的碎片时间。
另外,朋友圈也很容易打乱自己的内心节奏,心情非常容易受到别人朋友圈的影响。看到歌舞升平的朋友圈,好像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焦虑油然而生。
我这两年把朋友圈关了,也不再去看别人的朋友圈了。因为看不过来,也觉得那些并不是我需要的信息。其实这就是社交媒体的本质,大家总是避重就轻地报喜不报忧。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压力,不分享不代表不存在。
蔡康永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因为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与其过于在意别人添加滤镜之后的光鲜亮丽,不如放平心态,把注意力从朋友圈,转移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和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上。听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02
懂得做减法,抓住最适合自己的
现在信息更迭很快,我们总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总想多去学习,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囤很多的课程。我自认为爱学习,也很努力,总是听了一节体验课就被“种草”,每逢书商平台打折就会囤上一大堆,但是很多课程根本没听过。声音、演讲、写作、书法,同时参加了好几个训练营,每天除了上班工作、吃饭睡觉都是学学学,但效果如何呢?每天同时几门课都被催交作业,每个课都是学的一瓶不满半瓶逛游,活得越来越焦虑。
每次在网上或者听到谁有推荐的好书时,都会忍不住收藏起来或者立马下单,并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书读完。然而蓦然回首,留下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书单停留在收藏夹里,看过最多的也就是书单里的书名。而买到手的纸质书,扔的到处都是。真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目标聚焦之后,就要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去选课去学习,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书也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像曾国藩那样,不看完一本书,绝不打开第二本书。
在参加坚持星球训练营的时候,龙兄老师就说到要在30天的时间里只专注于演讲这一件事情,看演讲的书,参加各类线上线下的演讲,把其他的事情先暂时放在一边。的确这样才能做到时间的高效运用,如果我们什么都想学,最后是什么都学不好。
03
懂得做减法,为高品质的生活做加法
我特别喜欢怀旧,家里什么也不愿意扔。孩子小时候的衣物、淘汰的手机、用旧的锅碗瓢勺、过时的衣服鞋子、商超打折的各类赠品,总想到这些东西还有用处,舍不得处理,结果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
橱柜满满的,衣柜门都关不上。屋里到处都是东西,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东西,有些一年半载没动过,有些甚至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只是静静地待在橱柜、衣柜里,占据着有限的空间,耗费着找东西的时间,还使家里显得特别杂乱。
邻居来家里说“你家门都要推不开了,有个地方就能放东西。”
孩子要去外地上学,亲属说要来看孩子,因为家里乱糟糟的,我和老公连夜收拾屋子,老公一边收拾,一边说:“瞧这日子让你过的,家里乱七八糟的,还买买买。”
听到这,心里真的特别难过,家里到处都是东西,每次找东西都不好找,然后又接着买买买,因为不能耽误用啊。很多时候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结果喜欢的、常穿的只有那三五件;去商场,一次买一大包食物回来,结果有些就半个月保质期,过期了不得不扔掉。前几天我刚把之前打折促销时买的豆粉给扔了。还有双十一、双十二买的化妆品、保健品,扔的到处都是。有的放过期了直接扔掉了。老公说“吃的没有扔的多”。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在想,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必要的呢?
家里那么乱,只是因为想保留的东西太多了。买了那么多东西,结果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的。
生活原本很简单,只是想要的太多,结果弄的很累。而去掉这些东西,就会过得更简单自如。
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只有减去不必要的,才能留下有意义的。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在生活中,懂得做断舍离,过上真正高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