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说明存在一种「常道」,而与「道」区分开来。
如此,道和常道究竟应如何看待?
就如同一个人学开车。教练嘴皮说破,若你不亲身开上一段,终不能学会开车。又或者学游泳,游泳书无论记得多熟,若是不下水,终还是学不会游泳。
教练有开车的「道」,游泳书上有游泳的「道」,他们可言说、可演绎,但终非「常道」,因为不论你将此「道」背诵得多么熟练,记忆得多么深刻,自己亲自操练时,还是不会。
然而,我们最终还是可以学会开车,到底还是可以学会游泳。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练和游泳书上的「道」,虽非「常道」,但也是「道」。而且,经由此「道」,我们亦可得「道」。这个奇妙过程的发生于完成,便是因为「常道」。
「常道」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正如《道德经》所说,一切可以被定义的,均非「常道」。虽然无法被定义,但我们依然可以描述,可以体会。正如同天体物理里边的黑洞,我们无法观察黑洞,因为光线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巨大引力,然而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从侧面获得一些黑洞的数据。
对于「常道」来说,它无处不在,分散各处。在缓缓地小溪流中,也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在烈日炎炎,繁花似锦,也在寒风肆虐,大雪皑皑。在浩瀚的星空,也在屋角的尘埃;在歌者的喉间,画者的笔下,足球运动员的脚上,手艺人的手中,也在小说家的脑海,诗人的心田。盗亦有道。这些道有着各式各样的名字。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名字,比如刚出来不久的新职业——程序员,亦有编程之道。
如果你看过小说《黑质三部曲》,你会发现「常道」和里面描述的那种金色物质非常相似。恩,这小说的第一部《黄金罗盘》已经拍成了电影。而金色的物质,正是自由意志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杨过立于孤独剑冢前。二十岁时,持利剑争锋河朔群雄。四十岁时,重剑无风,大巧不工。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金山的求伯君读到此处,回想自己的编程生涯,感概万千,放佛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原来自己的编程之道,已达到无论语言、算法和编程技巧,均可信手拈来的境界。
至此,一个虚拟的剑客和一名当代的程序员如此神奇的相遇。
======
本文由「阿举」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ajusheji(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