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白鹿原》
看完这本书的很长一段时间,心思仍然留在白鹿原。白嘉轩令人尊崇的为人处世以及他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鹿子霖的虚伪和卑鄙,黑娃的敢爱敢恨与“浪子回头”,白孝文的懦弱与无情,鹿兆鹏和旧思想的抗争与浓厚的革命情怀,鹿兆海的热血执着与深情,白灵的聪慧与刚烈以及朱先生的“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都让我印象深刻。
族长白嘉轩除了和鹿子霖的换地是“偷偷摸摸”不为人知外,他一生的为人处世都受到族里人的尊崇。清末时,白嘉轩为族人翻修祠堂,创办学堂,造福族人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族长地位,这些作为也让我钦佩不已。清灭后,白嘉轩可谓是封建教条主义的守护者和执行者,不得不让我“另眼相看”。他不愿接受新思潮的影响,不让子女上城里读书希望子女固守本土,他规划好子女的一生却都事与愿违,甚至在革命热火朝天时,他仍想着再修祠堂。仙草临死之际,提出想见与家已断离关系的白孝文和白灵。仙草临死时还想着儿女的描写,浸湿了我的眼眶。然而白嘉轩并没有因此而叫回子女满足仙草的请求,可见他的铁石心肠。白嘉轩人物的描写,是当时固守封建思想,不可动摇的典型代表。
黑娃是本书中经历和思想都最为丰富的人物。黑娃是白嘉轩家长工鹿三的儿子,似乎是和鹿三同样当长工的命,因为他的叛逆和冲劲,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当长工时因与雇主的小女人田小娥有奸情被辞且险些被谋害,与田小娥在村外的窑洞平淡生活不久后,与鹿兆鹏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进山当土匪,进保安队并协助鹿兆鹏,拜朱先生为师“学为好人”,组织起义。黑娃从最初的叛逆到中期的“黑化”和最后的“浪子回头”,直观的反应了白鹿原近50年的起伏变化。对于黑娃,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的“学位好人”。在保安队就职后,他娶妻安定了生活,在妻子玉凤的影响下,他决定拜朱先生为师。他求师并非是为了谋财得权,而是单纯的学习以求修身养性。他的这种想法震惊了朱先生,称他是自己最为满意的学生。黑娃求学后,一改以前的土匪模样,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书生气息。本以为他的一生就此安定,最终却被狡诈的白孝文诬陷处死。
文中另一个命运跌宕起伏的便是白孝文。他恪守祖训,不敢违背父亲白嘉轩对他的人生规划,看似老实端正的白孝文,骨子里却有着懦弱和叛逆。身为下任族长的他,在族人眼里完美无缺,却恰恰是这样的他,深深地陷入了鹿子霖的圈套――成功地被田小娥勾引,他被安排好的一生就此破裂。白嘉轩得知儿子白孝文的丑事后,当众罚以刺刷并与他分家。由旱灾引起的饥馑加速了白孝文的堕落,他卖田产祖房继续他和田小娥的风流事,贱卖家具吸大烟,最终妻子饿死,自己也沦为乞丐。他恨父亲白嘉轩,认为自己的遭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却从未意识到,他后来能进入保安队正是因为他父亲的德高望重和他白家长子的身份,更为讽刺的是,他把自己进入保安队之事归功于鹿子霖的尽心尽力。白孝文的一生因在保安队一职安定下来。解放后,白孝文因起义身职县长,为了稳定自己的职位不惜诬陷处死黑娃,由此可见白孝文心狠手辣。
此外,书中的三幕情景让我不忍落泪:田小娥死后白孝文的悲痛,仙草死时想见已不知长成何模样的白孝文和白灵,鹿兆海死后留给朱先生的四十三撮头发。
看完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比如,朱先生的妻子本是庄稼人,却因与朱先生成婚,受朱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举手投足间有着当时妇人少有的温婉与知性,黑娃因娶了玉凤,玉凤骨子里的知书达礼,促使黑娃拜师求学,修身养性。从中,我得知了伴侣、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又比如,白孝文、黑娃行走于世,可谓是重情重义,对他人的一点点帮助都铭记于心并予以回报,而对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这一点,深深的触动了我,许些时候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往往伤害深爱着我们的父母,对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不以为然,可真是大错特错。
至今,白鹿原里的人物形象依然历历在目。白鹿原里,没有一个完人,在这本书里,也没有一个人被偏爱。作者陈忠实真切透骨的描写,是对那个时代最高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