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贵的红酒越好喝吗?让双盲实验告诉你真相
钱程 · 5 个月前
漂亮的暗宝石红色带一些紫色调,散发出成熟的黑醋栗香,并夹杂着淡淡的木香。浓稠结实的口感,带有成熟的果香味及香草气息。单宁精致柔滑。
对红酒有研究的吃货们,听了以上的形容,能够猜出是哪款酒吗?
这是一种勃艮第红葡萄酒,2003 年份目前的价格在 70 美元左右。
多汁的西瓜和覆盆子的香味,夹杂着浓郁的口感
这又是形容什么酒的呢?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黑皮诺红葡萄酒,目前的价格在 10 美元以内。
-----------------------------------------
你可能会觉得「一份价钱一份货」嘛,比较贵的葡萄酒和比较便宜的葡萄酒,喝起来味道肯定有差别。比较贵的应该会更好喝一点。这也是最符合常理的预期。但是,在近些年,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双盲实验,实验的结果并不支持这样的结论——基于大样本的分析,大部分人仅仅通过品尝,完全无法分辨一种酒价格的高低。
我们这一期就来聊聊双盲实验吧。
双盲实验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实验就能对人们品尝葡萄酒的既定事实「啪啪打脸」呢?
先让我们回到上期说过的 可乐实验 上来。大家还记得【ROUND 1】第一轮吗?试吃者刚开始得到一罐百事可乐和一罐可口可乐,每罐各喝一口,由于品牌效应的存在,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可口可乐。但是如果拿到的是两个外观相同的纸杯,「品牌效应」就不起作用了,试吃者心理造成的干扰就可以排除。这种「试吃者不知道分组情况」的实验,我们就把它叫做「单盲实验」(Single-blind study)。
显然,比起「不盲」,单盲实验的科学性高了很多,得出的结论也会靠谱得多。
但是,研究人员人员渐渐发现,光是排除了「试吃者」的心理干扰还不够,因为,研究人员本身也会有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果研究人员本身特别想要某个结果(比如「百事可乐更好喝」),而他们又知道真实的分组情况,那他在与试吃者的互动中,就会不刻意流露出一些微表情,动作等。这种暗示如果被试吃者感受到,自然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呀。
所以,「盲测」这件事情,不仅要对试吃者「盲」,对研究人员也得「盲」。真正知道分组情况的是第三方的统计人员,让他们来控制分组,研究人员只负责实验的进行,这样才能彻底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虽然有点麻烦,但换来的是结果的精确,这样也很值得呀。
对,这就是传说中的「双盲实验」(Double-blind study)。
千万别小瞧「双盲实验」。这东西具有恐怖的威力,而且远不止在吃货圈。举个例子,早在欧洲古代,民间就盛行一种「放血疗法」,号称包治百病。当时无论大病还是小病,不由分说,先放点血去。后来这个疗法蔓延到整个欧美,甚至美国总统华盛顿都深信不疑。
(当然最后,他被放血放死了。)
正是双盲实验,才破除了延续 2000 多年的迷信,把整个欧美拉入了现代科学的轨道。双盲实验奠定了现代循证医学的基础。目前 FDA 批准一个新药进入市场,不做双盲实验是不可能的。
双盲实验就像是一把刀,任何「心理作用」带来的迷信,都可以被它一一斩断。
下面,我们来继续说品酒。
在 2008 年,美国葡萄酒经济学家协会(AAWE)开展了一个大型的双盲品酒研究。总共测试了超过 6175 次,有 506 名参与者,一共品尝了 523 种不同的葡萄酒,品酒者每次品尝过后都会填一张满意度表。研究者最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简直是「毁人三观」——品酒者的满意度,与酒的价格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联性!甚至在某些酒的品评中,竟然出现了比较弱的负关联——也就是说,越便宜的酒大家认为越好喝!
既然大规模的统计实验结果如此,那给大家两瓶酒,大家能选对更贵的酒吗?
这个角度的实验当然也有人做过。 在 2011 年,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在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上进行了一个双盲实验,这个实验的内容很简单——他在超市买了一些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每种类型的酒他都挑选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然后让 578 位品酒者在双盲的实验条件下分辨哪瓶酒更贵。
实验结果也是令人吃惊:这三种类型的酒总体来看,只有 53% 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和瞎蒙的概率差不多。在白葡萄酒(Pinot Grigio)部分,品酒者的成功率为 59%,这也是实验中最好的记录。而在红葡萄酒 (Claret) 部分,成功选择更贵红酒的人只占到 39% ——比瞎蒙成功率还低!
既然酒的口味与价格没有关系,那我们平时为什么会认为贵的酒更好喝? 2007 年,加州理工大学的一项实验揭示了可能的原因。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让品酒者品尝 5 瓶外观完全相同的解百纳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酒。这些酒上面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从 5 美元一瓶到 90 美元一瓶不等,这些品酒者最终要对每款酒的整体满意度打分。
下面就是重点了:研究人员的小心机是,这 5 瓶酒其实并不是 5 种不同的酒,而是只有 3 种!价格标签并不是酒的真实价格,也就是说,在品尝过程中,品酒者会喝到实际上完全相同的酒,但被贴着不同的价格标签!
品酒者能品尝出来两瓶完全相同的酒,并给它们打上相似的满意度吗?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品酒者一致表示,越贵的酒越好喝。比起 10 美元的酒,明显 90 美元好喝得多。比起 45 美元的,那个 5 美元的简直烂爆了!
可是,品酒者不知道,它们是同一款酒啊,只是被贴上了不同的价格标签而已。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对品酒者的大脑进行了 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大脑中「眶额皮质」这一脑区在判断酒的价格过程中比较活跃,这个脑区在很多研究中都与「奖赏或愉悦」有关。很可能这个脑区的活动影响了对酒整体印象的判断,改变了品酒者的偏好。
--------------------------------------------
我说这些,当然不是想贬低品酒行业。毕竟这些实验的样本选取和实验过程也并非完美,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个重点是,品酒作为一种「艺术审美」行为,它必然是高于大众认知的。「大众无法区别葡萄酒品质高下」完全不影响葡萄酒本身的艺术特性,就像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人很难分辨小孩的涂鸦和大师的后现代作品一样。
这篇文章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品可乐,还是品酒,还是吃任何东西,我们得出「好吃」这个结论,真的不只是感官的作用。
食物的价格,品牌,产地,你的心情,这些都可以成为左右一样东西「好吃」与「不好吃」的因素。「好吃」永远是跟一系列的环境、心理、甚至生理因素绑定在一起的。
面对这么复杂的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控制变量」和「双盲实验」这两把快刀,斩断恼人的荆棘,得到相对「靠谱」的答案。
对,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
Expensive wine and cheap plonk taste the same to most people
Plassmann, H., O'Doherty, J., Shiv, B., & Rangel, A. (2008). Marketing actions can modulate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 experienced pleasantnes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5(3), 1050-1054.
Dunn, M. (2013). Wine: Fine wine or passable plonk?: Can anyone really tell the difference?. Proctor, The, 33(8), 53.
-----------------------------------------------
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技术型吃货」,一起做 Food Geek 吧
葡萄酒食品科学实验设计
分享 举报
191
许来西南山的南天黑的梦Leaf月天依
48 条评论
写下你的评论
余良
很有趣嘛
5 个月前赞 举报
叶飞
别的不知道,不过拿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做双盲太无厘头了,口感差别太大了,事实上,对于很多可乐重度爱好者来说,不同的罐装厂的可乐的口味都能分辨(我理解是水质的差别)
5 个月前4 赞赞 举报
浅酌
便宜的酒走的量大,可能更加迎合普通消费者的口味。喝习惯就感觉好喝。有机会可以让滴酒不沾的人试试
5 个月前1 赞赞 举报
查看对话
钱程 (作者) 回复 叶飞
没有说拿百事和可口可乐做双盲。只是用它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单盲实验」
5 个月前赞 举报
Pluto
就像2000一件的衬衣和2w一件的从舒适度来说并没有区别,但相当的人要买2w的。对于高价值的消费品来说,高往往是高在其附加价值而非本身价值。当然,对于红酒的品味仅仅停留在好喝就行的层面上,那就不要浪费500刀一瓶以上的好东西了。
5 个月前赞 举报
游骑兵
喜欢通化红梅5美元一瓶
5 个月前赞 举报
者也
味觉和听觉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有绝对音感和灵敏味觉的。一样的和旋有人的听得到6个音有的人只有3个音,同样的红酒有的人能品出复杂味道有的人喝起来很单调。
双盲测试很大程度上只能测试出测试者的能力,红酒味道这个细微的标准不可能靠这个就能界定
5 个月前赞 举报
查看对话
邹勇卿 回复 浅酌
为什么贵的酒就不符合普通消费者的口味呢
5 个月前赞 举报
feng xu
我在京东买了瓶19的白葡萄酒尝了一下感觉没啥感觉
5 个月前赞 举报
小林立直
好喝是没有标准的,坚持觉得葡萄汁远比复杂工艺加工后出来的美酒佳酿好喝的也不在少数。米其林三星,很多人吃了也觉得不过如此,但这不代表餐厅没有用最高的成本和心血去运营。口味那么私人的东西,非要找一群非专业人士双盲,又想得出什么结果呢?天天喝便宜的自然不可能知道贵的酒是什么味道,更可能喝多了便宜的,口味都被改造成如此了,就好像爱吃重油重盐垃圾食品的人,怎么都没法欣赏松露鱼子酱这些食材。但是他们本能地相信,贵的肯定会更好吃,这并没有错。
口味是后天习得的,没人天生爱喝咖啡,但都爱吃糖,所以糖更好吃吗?不见得。
在行业内,巴黎审判、柏林盲品的故事早就被吹烂了,如果真的所有人都无法辨别什么酒品质更高、更值得购入,那美国酒、智利酒的崛起大约都只是运气好,而长城张裕等了一百多年都没等到这运气,还真是可怜。
从个人角度说,我每周都会进行至少一次的盲品练习,为了比赛和考试,目前对于主流国家产地品种正确率大约在30-40%。而高级侍酒师需要的正确率是60%,侍酒大师需要75%。这些人每天都在接受着无数次的双盲,可是又有谁来报导过呢?
消费者没有审美能力,这不应该让生产者背黑锅。而低价产品和高价产品的消费群体,本身也是割裂开的。大家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就行了,没必要让喜欢麻辣香锅的非得有欣赏高级刺身的能力,反正,也不应该指责那些拥有这样能力的人。
5 个月前6 赞赞 举报
12345 下一页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技术型吃货
微信公众号 iFoodGeek,和我们一起做技术型吃货吧!
进入专栏
推荐阅读
这种药可以减肥,可以增肌,然而你们却恨之入骨
技术型吃货
【王者争霸史】可口可乐 vs 百事可乐,究竟哪种更好喝?
技术型吃货
语言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
编辑精选
原榨果汁,鲜榨果汁,冷压果汁,NFC果汁,你们到底是什么果汁?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