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之前赶集,买了一个小小的熬粥腾馒头用。五块钱一个,纯手工,太贵啦,妈妈知道肯定会骂我。大冬天的老人弄这些出来卖也不容易。
买了带鱼,豆腐皮,香菇……喜欢赶集,集上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看见老年人就有一种类似父母的踏实感,每当那种感觉涌现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问自己,多年后,我能否也带给孩子这种感受。
昨天两个娃穿着同款衣服,衣服上都沾着分食一个火龙果留下的痕迹,他们大声合唱,弟弟一个嘿哈动作哥哥应声倒下,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
中午送老大上学,老公喊一声:小豆儿,豆豆喊一声:小爸~,他们仨不断的互相喊着,每当这种时候我都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中午吃打卤面条,他们仨吃的香,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三个人散发出相同的气息,我跟他们明显不属于一个世界。
百合花开了,昨天下午我们回婆婆家玩了会,新的暖气片安好了,屋子终于暖和了。公公他们在小屋支起自动麻将机打麻将,婆婆自己在染头发。猫在暖气片旁边睡的香甜。
突然想起小时候,姥姥家的炕头上总是卧着老猫,咕噜咕噜的,长长的褥子把被子包到里头的被窝卷,晚饭后就倚在被窝卷上看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
炕头墙的外面就是一口土炉子,烧自己和出来摊平晒干的煤饼子。后来有了那种拖蜂窝煤的工具,关于这些工具,还有专门的给烧纸钱的纸打铜钱孔的工具,这些都失传了。
天冷的时候买几百块蜂窝煤,家里点一口小煤炉,没有什么热乎气还经常中煤气,家里没有暖气,妈妈给我们的炕上铺上麦秸,褥子底下铺电褥子,也流行过一种水管褥子。
那时候的冬天是真的冷呀。每年手脚都生很多冻疮,白天疼,晚上睡到半夜就痒。最冷的记忆是下雪的日子,穿着雨鞋去上学,就像没穿鞋一样,一般情况下别的同学都是把手工做的棉鞋拎到学校到教室换下来,可是我没有那么“要好”,所以就不带,直接穿雨鞋,冻得要死。
小时候雨下的多雪下的也多,日子一天是一天,过的很慢,现在日子就像上了发条,一圈圈转的越来越快,没有遭罪的夏天和冬天,人习惯了在舒适里呆着,变得对于不舒适的耐受度变低了,稍有不称心就心烦气躁。
小时候被初冬的冰粒啪啪打脸又冷又疼,被一场中雨浇在路上还得扛着自行车一步三滑走泥路,在学校渴的要命也找不到水喝……但是似乎没有怨言,反而心安理得接纳一切,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怜自艾。
生活需要一颗随喜心,走心过当下每一刻,为微小的美好而喜悦,也安于平淡无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