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多元的,非二元对立。因为多彩,所以更多可能性。
不断经历与体验,学习与反馈,最后为的就是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曾纠结过一段时间,觉得很多事情,如果要深追下去,你是找不到意义的。可是,它存在着,而且,这是生活的常态。如果学不会给自己开解,开悟,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虽然,不去追究意义,我们会相对轻松,只是不充实。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基点去支撑自己,你会发现什么东西都很玄,飘忽空中找不到着力点。
为什么我们要去看别人的讲座,听别人的分享?不是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吗?我们渴望得到什么?我们期望得来的从来就不是人生的答案,而是姿态。你会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人生中的种种事情?
《人文通识讲演录·人文教育传》收录了许多经历过大半人生的老人关于人生、生命、生活的看法。读罢,掩卷沉思。
每一段人生,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我们终究还是太年轻,沉淀是需要时间的呀。
奈何笔力疏浅,只能简单阐述一些相关内容与看法。
韦政通先生谈论的是“生存·生活·生命——人生意义的三阶段论”。人生的问题过于复杂,却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去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刚刚走进社会,内心一定会隐藏着一个小小的梦想,渴望实现它。大家都知道,因为大家都曾有这样的时候。只是,最初,要学会先把梦想放下来,让自己生存下来,有资本之后才有资格让别人为自己的梦想让路。我准备的是自己的人生,所以我愿意为梦想赴汤蹈火,当然这包括当下阶段的“假装放下”。不要急。你看看你的人生还有多长?你看看那些站在梦想顶端的人,用了多少时间才爬上了梦想的高峰?生活,更多是一种平衡,因为人生不仅仅有工作学习,还有家庭朋友,社交成长。生命是最终的命题,当你走过生存,体验生活之后,开始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前期的事情都会为你奠定一定的基础,她会为你积累实力,拓宽眼界,随后你的生命观人生观,基本就基于你之前形成的眼界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思考了。
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愿意去坚持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在潜藏,我在修炼实力,我在等待那一天。
卞祖善先生谈论的是《音乐与人生》,他是一位小提琴家。在很大程度上,音乐可以给予人无穷的力量。自己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同时带上大家,何不是一种大爱呢?
林清玄先生谈论的是《爱使人深刻 美使人宽广》,故事很多,仔细琢磨,又是一般滋味。学会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会经历一段被我们定义为“自私的爱”的阶段,这这是必经之途,他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不要太纠结,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与尝试,加以适当引导,也许就可以播下一个爱的种子。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这是人终生都在寻找的东西。同时,美是什么?那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持我们走下去坚持下去不放弃追寻梦想的神奇感觉。只是,我们看不到,因此,我们往往会忽视。支撑一个人把人生走完,坚持付出与追求的,往往是身体里那种神奇的感觉与暗示,而这种暗示需要培养,种子要靠自己种。美育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以替代的,正如,远见,不是其他东西就可以取代的。当一个人学会感受,学会共情,吸收了人类几千年来艺术沉淀下来的种种美妙情感,还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打败他的呢?实际上,软是最强的力量。
余秋雨先生谈论的是《现代人的阅读困境》,他的很多点都刚好和自己当下的想法契合。阅读真的不能保证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它只是一个媒介。它并没有那么的神奇,我们那么喜欢阅读,只不过是因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世界,看到另一种人生。知识之外,一个人的品格是相对更重要的东西。品格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而是生活、阅历与开悟。曾经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身体与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为什么身体也那么重要,难道仅仅是阅读,还不够吗?远远不够,有些经历,不可替代,你不亲身一眼,绝对不可能感同身受。
我曾无数次纠结阅读的意义与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否合适,最后让我走出来的,是心里的一个信念或者一个想法,不仅仅是知识。
我们没有任何资格要求被人为我们的生活负责,我们的人生,要靠自己来走。主动去接触资源,看到你希望拥有的人生,最后,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终极意义。
感谢一路上曾遇到过的那么多的人,接触到的那些事与书,谢谢他们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