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差异,通常都是由于思路不同。想要改变他人的想法,就要注意理解对方是怎么想问题的,并且善于将别人引导到你所预设的思路上来。
1.反向激将法
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挫败时,仍能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想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
而且进一步讲,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反向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反向激将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有自尊,并且希望维护这种自尊。那么,有没有人从根本上就缺乏自尊呢?
首先,大多数人是不会这样的,而且一般来说,显得某些方面“没脸没皮”、缺乏自尊的人,往往只希望通过这种嬉皮笑脸的态度,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也就是说,这可能就是她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这里的逻辑类似于“我已经先躺下了,所以你们不可能打倒我”。可是你想想,会这么做的人,岂不是从心理上已经承认了自己非常害怕被打倒?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自尊所在。
其次,即使一个人在某方面真的缺乏自尊,如果你想催促他改变,也不是通过进一步的刺激和压力,而是先要帮助他建立自尊,然后再做改变。
2.正面检验策略(Positive test strategy)
如果想让别人往好处想,就往好的方向问。
通常,一件事同时会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聪明的人,就会利用这一点,用言语引导对方,让对方多关注特定的一面,进而影响对方对某件事的评价,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正面检验策略”(Positive test strategy)。
正面策略是人的一种心理惯性,简单来说,当你问对方一件事的看法时,他会倾向于根据你的提问方向,从过去的印象尝试寻找能够符合的地方。
这种技巧不光可以用了推销商品,鼓励别人正面思考的时候也很有用。
反过来,如果你想让别人宣泄他的不满或委屈,也可以试试反向操作,诱导对方主动说出负面情绪。
总之,你可以根据目的不同,来决定要正向或是反向操作这种“正面检验策略”。如果想让别人往好处想,那就往好的方向问,如果想让他宣泄情绪或不满,那就往坏的方向问。
3.里根总统的推销技巧
比起别人的结论,人更相信自己的答案。
当你让普通大众用过去和现在做对比,这听起来是在询问他们的想法,但事实上,整体人群几乎只能得出一个答案:过去没有现在好。而当人对现状不满意的时候,他就会更愿意认同你的观点。
这个说法重点在于,你要预先想清楚,对方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再让对方“自己”去得出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确定,就不要这样提问。
4.假装抛硬币
因为害怕后悔,所以才会纠结。
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真正遇到的问题,不在于A跟B本质的好坏,而在于这个人“无法自我说服”。他选A也好,选B也好,选来选取他都无法说服自己“这个是最好的”。因为害怕后悔,所以才会纠结。
尽量把“抛硬币做决定”这件事说的很严肃,让对方在抛硬币之前,真心决定抛出来的结果就是最终的决定。只有这样,随之而来的后悔,才能体现其真实的心意。
如果对方始终觉得,抛硬币做决定这事太儿戏,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其中的道理,也就是“两个选项都差不多的时候,不选哪一个会让你后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自我确认和自我说服。
这个游戏也可以自己玩:当你陷入犹豫不决的时候,比如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你可以抛出一枚硬币,然后留意自己在看到正反面的时候,第一时间冒出的是什么念头。是接受还是想要反悔?反悔的冲动有多强?
5.自我一致性
会对产品挑毛病的人,恰恰是对产品感兴趣的人,如果没有兴趣,何必多费口舌。
这种说服技巧,特别适合需要激励他人的场合。但是对于人设的选择,不一定要让对方口头确认。在很多事情上,人只要踏出第一步,其实就已经显示了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候,你只需要点明这个事实提醒对方,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某种“人设”,他就会为了维护“自我一致”而做出改变了。
需要警惕的是,有时候骗子也会利用你的自我同一性,把你框定在他预设的人设里。
6.让你说“YES”的特色反问法
你的缺点跟失败,反而是最适合增进亲密感的话题。
这个“特色反问法”的诀窍,就是一句话要包含三个要素:特色、价值、反问。
特别要注意,“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比起“陈述句”,用“反问句”更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而当对方同意了你最后的反问,就等于默认了前面阐述的特色跟价值。虽然,这不代表对方接下来什么事情都会答应你,可是你至少让他开始认同你了,这才方便你展开进一步的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