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一席的演讲上看到的严歌苓,当时大概是分享了跟她相关的一些故事,主题是关于写作的。她讲得跟有趣,关于她的《小姨多鹤》,《陆犯焉识》,以及今天的这本《无出路咖啡馆》。当时我就记下了这个名字,心想有机会定要看看。前几天搜索了一下她,正好就看到《无出路咖啡馆》。
以往我自己看书,总是当做消遣。图一图当时的快感,看过后便之剩下了模糊的印象。这次我特意换了一个新的方式,一个从天天向上学来的方法——去想像它。或者换个说法吧,我在不连续的七个多小时里,用我的大脑编了个独属于我的电影,存在了我大脑皮层几个神经元组成的U盘里。
倒不是我天资聪慧,CPU处理器超强,而是严歌苓作品里极强的画面感直接开始了她的复刻。
严格苓的经历是复杂的,她的作品也是复杂的,她的俏皮与活泼也是复杂的。可偏偏我就是喜欢这复杂,我喜欢复杂带给我的愉悦。
女主的狡黠,,自由随意的里昂,关怀细致的安德烈。恬菁的世故,被恬菁捕获的李师长,只记得菁妹的刘先生。还有劳拉,海青,王阿花,阿书,牧师夫妇,理查探员…
我从未想过,有天我看了哪本书,会记得里面这么多的角色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不知是要感概终于找到了我大脑的正确输入方式,还是为作者强大的画面构建能力感概,我想可能我都有。
以上是我读完后,在微信读书上写的书评。下面我要开始剧透了,不喜退散。
女主的狡黠在小说中不断的出现。有时你会觉得分外的可爱,有一种美国式的幽默。有时你有觉得有点讨厌,像一种深刻的世故和刻薄的狡辩。但大多时候你是喜欢的,大多时候你会觉得她有点冰冷冷的理性,又会觉得有感性的迷糊。真的是够复杂,有趣,有某种动人的吸引力。
我感觉有点像作者的自传,但又有点不真实。大概是艺术化处理过的记忆的碎片吧。
小说里同时提供了中国,美国某个时期的一些故事。关于李师长的故事很让我喜欢,之前我接受到的关于历史信息大多都是标准化的,脸谱化的。这回总算是碰到了一生活化的,让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信息。生活才是真实的,有烟火气的最真实。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恬菁,虽然我很欣赏她。欣赏她的机灵劲,欣赏她的游刃有余,但我偏偏不喜欢她。可能是我年纪不够吧,还不够现实。我不喜欢她的聪明过头,不喜欢她明明负了刘先生,却还教刘先生痛苦一生。不,其实不算痛苦,大概是快乐的。至少刘先生最后只保留了关于恬菁的记忆,快乐的。
而我想,李师长大概是快乐的,也是失落的吧。从早先初识的快乐,到后来慢慢的失落。不过我想,他的失落也包含一些快乐吧也许。虽然看起来李师长是很幸福的,他被爱着。但他也是值得同情的,一个谎言被他最爱的两个人支撑着,他确毫不知情。那也是幸运的吧。我想如果他知道的话,也只能像刘先生那个雨夜一样沉默吧。
其实我在想,也许恬菁她谁都不爱,也许她谁都爱。谁知道呢,她是那么的聪明,能瞬间让人觉得她的深爱,也能瞬间让人觉得她的深爱是自己的误会。
女主也有这种聪明,她将里昂与她的关系按里昂的不命名法来处理,与安德烈的关系却又用了具体的婚约来处理。不得不说相当聪明,但具体的人却会相当痛苦,却又会大把痛苦当快乐。
我想安德烈连开两天车跑到芝加哥去见女主的时候,大概最懂这种感觉了吧。
安德烈是个颇实在的人,他的爱似乎来自于极细致的关照和世俗性的牺牲。其实我有一点颇为不解,她们不过是在北京见过一次,在路上偶遇,再共同经历FBI的盘问嘛。我没想明白他们的情感是在何时喷薄而出的。会是安德烈对东方女人的好奇,女主他乡遇故人的依赖吗?我不知道。但她们确实感情炙热起来了。
而她们的降温,也算是里昂出现后的结果。用他们的话说,里昂是个“艺术瘪三”,女主的文学也算艺术。里昂的爱却又是能付出一切,包括身体,却不能牺牲一点世俗的生活方式。他张牙舞爪的维护着他的生活方式,哪怕付出任何代价,包括爱。大概他是自由的吧,不把一切命名而得来的自由。但我觉得他的自由有种可怜的荒唐,明明在俗务上他并没什么自由,但我是佩服他的。
有时我在想,人是不是有时偏向于现实肉欲的物质性,有时又偏向于理想灵欲精神性。有时偏偏接受了现实,却让人沉溺于理想,叫人痛苦幸福。李师长,安德烈像是那个现实性的选项,刘先生,李昂像是那个精神性的选项。有的人选了一个,有的人选了一个还想着另一个,有的人选了一个还不放过另一个,有的人两个是一个。
(注: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