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业已逝去三年。即将展开围绕考研,毕业实验,毕业论文,实习五大主题。草草结束大学生活。
前两天看了《被嫌弃松子的一生》,在末尾的音乐声中,看哭了。默默流泪半小时。当时想不清楚为什么会如此触动,可以肯定的绝对不单单是出于同情。最后还是决定写一段不算影评的简单感触。
开头就是松子的鬼脸,以及发疯的时候写的“活着,真对不起”。她弟弟说,那真是很没意思的一生啊。真的没有意思吗?反反复复想她的一生,几乎是出乎意料的轰轰烈烈啊,敢爱。但不恨。当老师,当情妇,当浴池女郎,杀人,蹲监狱,做理发师,当女混混,最后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婆子,死在一群熊孩子的手中。爱了很多人,用生命去爱。充满希望的渴望童话一样的美好世界,可惜她的生命里,没有一个男人成为她生命里的白月光。始终不认同为什么叫《被嫌弃的松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热切,大多数人是承担不起那样汹涌的爱吧。
让我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样的三年。从未明确自己的真正心之所向,也没有好好的去寻找。虽然大一做了很多尝试,几乎都没有认真做好,很快就放弃。大二虽然留了学生会,也依然处理不好一些学生工作。尝试跑步,跑马拉松,在成绩不差的时候,又渐渐消退了,到现在跑10公里都觉得不太可能。真是可怕,明明是挺喜欢的,而且能做得更好的兴趣,怎么几乎就放弃了呢?躲在教室胡思乱想,却没有时间换上跑鞋去跑步?
就这样,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看《松子的一生》泪流满面的原因原因,大概就是一种奇怪的感同身受。她的悲哀来自自我创造的恶性循环。我的痛点也来自这么多年仍旧没怎么改变的坏习惯。松子选择和龙洋一在一起的时候,她也知道那是地狱,但是她还是跳了进去。因为她始终没有逃出自己内心的缺口,需要陪伴,需要爱,义无反顾的付出。而我到现在也没逃出“不会学习”的怪圈,很难想清楚,为什么我自己听到别人如何认真学习的时候,总会一阵紧张,开始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在学习而学习,追赶进度去学习,牺牲跑步时间去学习……因为我的研友知乎里的大神都是这样学的呢。那么,然后呢,把自己感动到,压力却越来越大,如此恶性循环。
这样的时间陷阱,一直在往下跳,我必须改变这种模式。不能成为学习上的“松子”,在这样知识爆炸的时代,仅仅靠模仿时间力度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在马拉松里输掉比赛。一步改变不切实际,我选择从我最擅长的地方入手。
每天晚上9点就回宿舍换鞋,跑步5公里,下雨天爬楼梯。
每天按任务来安排各科学习,而不是按时间段。
不交流自己的学习进度,听到别人进度超前,告诉自己:我最棒!我最棒!我最棒!(自信于我而言很重要)
学习时胡思乱想,不着急,看着它,看看能不能把它和我在看的东西联系再一起。
研友的负面情绪,尽量远离。被打扰时,看会儿杂书冷静一下。
使你痛苦的不是你的笨拙,而是你不愿意去改变你二十多年的坏习惯,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尝试用更好的方式去思考去学习。最后,用今天听的罗辑思维讲的文章的一些思考:概念搭建体系,缝合思维实现内化,完整表达自己的思考。尽量做到专注。
我只想好好学习,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