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对方说的话你无法反驳,但仔细一想,其实对方什么都没说。这种情况你就要警惕,你俩的聊天可能陷入了命名谬误的陷阱,正在聊废话。
什么是命名谬误?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到你的女朋友脸色不对,于是你小心的问她:你为什么沉着一张脸啊? 你的女朋友回答:因为心情不好。
此刻首先你要怀着感恩的心,感谢你的女朋友没有说“没什么”,免去了你画我猜的游戏。但是你依然要警惕,因为你的女朋友完全没给你有意义的答复。因为「沉着一张脸」就是「心情不好」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它们俩是一个意思,你的女朋友并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命名谬误」其实就是把同一件事换个方式再说一次,并不表达任何观点。俗称废话。
如何产生?
这种情况一般是产生于对方「不想」或「没有能力」把一件事情和你表达清楚,但是又不得不说点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说废话。比如你问你的朋友,打架为什么不好? 因为暴力!这就是废话,打架当然是一种暴力,不然是什么?尬聊么?那暴力为什么不好呢?因为残忍!废话,不残忍那应该叫爱抚。
这些都是典型的命名谬误,换个说法重复问题,说了等于没说,没有任何观点。日常中经常有这种对话。
不仅日常对话是这样,专家学者也经常这样,写书凑数的不二法门。有本新闻学的教科书,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允许新闻媒体保护消息来源,对国家非常有利,因为当个人可以在不暴露个人身份的时候将消息提供给新闻媒体,将会维护更广大的社群利益」。
这段话看起来挺有道理还挺有深度的,仔细想想,它却没有表达任何观点。「允许新闻媒体保护消息来源 = 个人可以在不暴露个人身份的时候将消息提供给新闻媒体」;「对国家非常有利 = 将会维护更广大的社群利益」。
颠来倒去绕一圈,你就在喊666了。
知道命名谬误后应该怎么做呢?
唯有时时反思,我们所表达的是「看法」「观点」还是「换个说法再来一次」。当你面试一个人的时候,围绕一个问题不停的提问,如果这个人只对着这个问题不停的绕圈,将问题不停的重复,也就代表着这位同学,起码对于这个问题,认知有限。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好像不会说话了,因为平时貌似都是这么聊天的。这就是思维上的一个盲点,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在表达「看法」而是在说「废话」。
「看法」是借由自己的表达,给出新的观点或者信息。「废话」是把一个意思颠来倒去说一遍,凑够字数。这就是有时候我们和别人聊天,觉得对方说话有见地,一针见血,句句在点子上,和有的人聊天就觉得无聊的原因。
希望多多练习,跳出平庸的思维。毕竟高效沟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