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李杭育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转载网名叫“沙田山居”评论他"新浪日记"的文字。
李杭育毕业于杭大中文系,可以算是我杭大师兄。这样,本来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就有了共同点。他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作家,新时期“寻根派”文学代表,从2013年起坚持写日记。我曾买过他写的《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我忘了什么时候加他为微信好友的,只记得是从老杭大微信群里加他的,当时无意中发现他在群里,出于仰慕心理,试着加了他为好友。可能是出于对校友的尊重,他通过了我的请求。中途也曾见他发过一次公告,说是要删掉一批微信好友,不知道最后他删除了多少人。幸运地是,我还在。
他在朋友圈里转发自己的"新浪日记",我也就隔三差五地拜读他的日记。他的日记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着每天的生活轨迹,部分地还原了他的生活。偶尔,我还会在他的日记里见到熟悉的名字,那个时候,就更会有一种亲切感。
“沙田山居”的评论,表达了她(他?)读了李杭育日记后直觉般的感受,“李杭育记录的每一天平实自然细碎,就像你的隔壁邻居,从买菜,烹饪,吃饭,泡吧,写作,写到做的纪录片项目,画室搬迁等。读者无意中旁观着一个生命的细节,这是很有意思的窥探。”
我尤其欣赏最后一句:“读者无意中旁观着一个生命的细节,这是很有意思的窥探。”
这种“有意思的窥探”,本质是一种“窥探文化”,是数字时代值得人们好好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