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师不值钱,头衔满天飞,但是真正的大师有非常稀缺。写作方面的大师,当然有很多,他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屹立在奥林匹亚群山之上,俯瞰众生。大师的天才虽然难以获得,但是大师的经验,教训,技巧,却是可以借鉴的。
今天到了一部书,是犹太大师们的和合。
《阿伯特》中文版说:
愚人有七个特征,贤哲也有七个。
贤哲不在比他更有智慧的人之前开口。
不在朋友说话中间插嘴。
不急于答复。
他按题而问,据理而答。
论事当先则先,当后则后。
对没学过的,便说:”我没学过“
承认真理。
每个大师都有多项技能,随便学会一样,就可以在一个领域立身。
比如你要学写纪录片解说词,不要照着中央电视台学,也不要照着BBC学,这些都是末流与中流。
你们可能想不到,海明威是纪录片解说词大师。他写的《西班牙大地》,被伊文思拍成了纪录片,成为影史上的经典。
所以,不要迷信什么活着的大师。大师已经来临过,大师就在那里,在图书馆,在亚马逊,在实体书店,在孔夫子二手网,在各种网盘上等着你。
但是,你需要有人告诉你,谁是大师?
比如说,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碎片化学习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
有两个大师,都是碎片化学习的典范,因为他们都擅长使用卡片,一个是纳博科夫,一个是钱锺书。
他们的学习如此碎片化,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大师。
为什么?两个原因:
纳博科夫和钱锺书,他们的输入都是为了输出。
卡片(碎片化知识的任意形态,不一定真写成卡片),只是他们处理知识的最低级形态,他们按照下面的等级,处理知识:
卡片->文章->书(学问……)
也就是说,碎片在他们这里,都会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输出成(长)文章,再变成书,学问,项目……
如果大家
- 瞄准输出
- 碎片消化变文章(代码)
- 文章融合变成书(APP,任意形态的智力成果)
那么学习碎片知识也很好。
但是我不主张大家再用实体的卡片,如果已经买了,趁着春寒料峭,赶紧烧掉烤火。
这是因为,纸质卡片:
- 不能全文检索
- 不方便输出
- 不环保
如何像大师一样用卡片?
这个世界的问题,终究需要才女去解决,看一位叫爱闪闪的女生如何用workflowy当作卡片管理器,并且用出了纳博科夫和钱锺书的感觉吧。请点击原文。
看这里: http://ishanshan.top/selfedu/HbOutputOwetoWorkFlo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