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很多剥夺生命的方式,比如说把人吊在绳子上做单摆运动,把人的头和肢体分离让其失去机能,或者将人的身体作为导电体通上2000伏的电流,搅乱人用于思考的器官等等。
这些方式对生命的剥夺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能亲眼看到主人公从运动变为静止状态。
这就是如果说没有外力施加在他身上,他不会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了。
比如说,如果你用小木锤去敲打主人公的膝盖处,他可能还会踢你一脚,但那和电流使青蛙蹬腿差不了多少,都是一种神经的自然反应,而不是经过大脑的行动。(不建议这么干,因为会惹上一个虐待的名声)
还有一些其他剥夺生命的方式就比较隐蔽了。
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里曾写到: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然,这里的生命剥夺,他指的是下乡插队的时候,失去了思考的乐趣,从事一些机械、单纯的工作,被人灌输了格言教条。
而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事,而且非常普遍,那就是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我的观点是:
从事不喜欢的工作也是在剥夺生命。
教师应该是比较令人羡慕的工作,待遇不低、受人尊重、工作轻松,可偏偏有些人不喜欢教书育人,我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刚进大学就认识,那时候问他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只要不是老师就行,他如是说。
之后我还听过好几次他公开表达这样的意愿。
但是大学一毕业他就去一所学校教书去了。
都是父母逼的,他这样解释。
没办法啊,咱们这个专业,找不到别的工作啊。
问他,你期待的工作是怎样的?
我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在闲暇的时候读书写小说,多好。
为什么不呢?
答曰,创业风险太高啦,你没听说吗,十个创业有九个会失败。
那不是还有一个呢吗?
十分之一的概率,我不相信我的运气这么好。哎,其实回头想想吧,当老师也没什么不好的,最起码假期多啊。
我同学大学时概率论这门课每次考的都比我高,所以他对成功概率的估计我是没资格怀疑的。
我的问题是,就算成功的概率很小,但值不值得冒险试一试呢?
也许因此世界上多了一家精品咖啡厅和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少了一个心猿意马老想着假期的祖国园丁。
男人在酒场上聊的话题有三个,房子、车子、女人。有一次我冒险提到工作问题,问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干嘛要喜欢?
赚钱呗。
开玩笑,谁喜欢自己的工作?
然后转头又讨论房子、车子和女人的问题了。
后来我又在不同场合问过不同的人,男的女的都有,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
之后我就不问了。
因为我发现,现在已经不再是“在平凡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尽职尽责中坚守平凡岗位”的时代了,好像大家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一边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搬砖”“民工”,一边还在继续工作加班,时不时朋友圈发一张大家一起加班的照片,配文: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或者:只有奋斗才能有幸福!越努力,越幸运!这就是生活!后面是一连串感叹号。
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会心里一热,瞬间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只想在工作台上发泄出来。好像那满腔热血也灌到了我的心里。
不过我搞不清他真是这样想的,还是在运用一种叫做讽刺的修辞手法。
不喜欢仍要继续工作的原因非常整齐划一:为了赚钱养家。
这话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赚不了钱,养不了家。
我对这个发现有点震惊,因为我小时候曾被告知,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成功。
咦?好像哪里不对。
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的话,应该和成功毛都沾不上吧。
亚里士多德说过: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量,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想,为了赚钱养家而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就是生存吧。
而这种生活方式,不但是对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理想不起。
如果让我过这样的生活,当我老到躺在病床上快要咽气的时候,我肯定会遗憾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后悔自己辜负了岁月,对不起理想。如果有来生,哦不,没有来生了。
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被剥夺了一生。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好,意识到了,还没有能力改变是最难受的。
为了养家而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种现象还没有一个普遍的解决方法,只能说,对于那些无法忍受妥协的个体来说,唯一的方法就是担着风险,顶着压力,即使当时回报低微,但总还有十分之一的概率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啊!
而对于那些可以在苦中作出乐来的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