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下班时候路过粮油店,喇叭里传出“糯米便宜啦大黄米便宜啦!……”猛然醒悟,呀!这是要到端午节了呢。
1.
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老妈就会买好多好多大黄米、粽子叶(一种芦苇叶子吧)、扎粽子的草儿(蒲苇,白洋河畔的一种草儿)。
那时候家里包粽子都是用的大黄米,小时候的我是分不清大黄米与黄糯米的区别的,也不明白为何要用大黄米,但大黄米为主料配以大枣和花生,包好的粽子煮熟后软糯香甜委实美味可口。
煮粽子时候,母亲会加几个鸡蛋在粽子锅里一起煮,锅盖上面再扣上一个大盆,让锅里一丝气儿也不泄漏。鸡蛋在煮的过程中渗透了粽叶的清香,比往常普通煮熟的鸡蛋好吃了数倍不止。
端午节吃粽子时候,家里的老人们总不忘在餐桌上教育吓唬孩子“吃粽子可不能一个不开心就哭啊,小心肠子粘一块儿!”然后,孩子们都会安安静静的极其乖巧。
终于,粽子上桌了,每人面前放一个碗,将粽子外面的蒲苇草解开,剥离外包的粽叶放入碗中,舀一勺红糖浇淋在粽子表面,就可以下筷子夹着吃了。
母亲包的粽子外观周正、捆扎的结绳美观结实,在水里煮熟后,粽子里却从未进入水分,因此,入口的口感韧性足、又甜甜的软软的,很合孩子们的口味,但个头儿大了些,我跟弟弟再怎么眼馋,也只能每人勉强吃得完一个粽子,然后,捧着圆溜溜的肚子打着心满意足的饱嗝。
吃完粽子,母亲会将孩子们丢弃在餐桌上的粽叶和捆扎粽子的蒲苇绳收拾起来,浸在水里,泡软后清洗干净,挂至屋檐下晾干后收起,以备来年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