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去实践,去探索,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升华,知识和阅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知识和阅历兼具,才是最完美的搭配。
1.“在没有充分知识的前提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很多没有知识的年轻人,出了社会只能打打零工,赚取勉强维生的薪水。虽然也有不少因家境贫寒无法读书而逆袭成功的案例,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那些因家境贫寒而没有获得高学历的寒门贵子,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没有知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出了社会后,不断的在学习和汲取知识,甚至可能因为知识的缺乏吃了苦遭了罪后,以其他的方式补充加强学习,这往往是我们看不到的。
我之前的上司Z,出身于60年代,小时候家里贫穷没读什么书,更没有学历,但他一直很尊重有知识的人。他招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持续的学习能力,他自己本身也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公司刚成立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他什么都不懂,为了跟客户沟通交流,他学习技术,学习商务,学习经商之道,学习金融,跟着公司的老板一步一个脚印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一个无数次游走在破产边缘的企业,打造成为当地民营企业的龙头,最终成功上市。
他曾无数次的感慨道,他的成功都是得益于不断的学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而成功上市后,他又“百战归来再读书”,去学习更专业的金融和管理知识,力争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2.没有经过实践验证和丰富的知识,如同一座座信息孤岛,无法连接和变现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从小读书成绩优异,品学兼优,但是后面免不了“伤仲永”的命运,往往成为人们的感叹的对象,很多人也因此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良好的引导,我们往往都能意识到拓展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能力,但却忘了,孩子的起点绝大部分是由家长决定的,父母没有宽阔的视野和卓越的能力,很多时候无法指点孩子的成长,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良好的引导,无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是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知识与实践断层,当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后,孩子的成绩很优异,当身边的父母仅满足于此,或身边的人对孩子的赞美超越了成绩本身创造的价值时,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成绩好就够了”,往往让孩子仅满足于“成绩优异”,而无法有融入社会的欲望和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会轻生的原因之一。
综上,我认为不应该因为生活中的一些极端案例,就把两者割裂开来,知识必须要用起来,才能真正的产生效益,也就是我们最近常说的变现,无法变现的知识,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要在在知识的前提下实践,才能让实践效率更高,在实践中使用知识,验证知识,才能产生更多的知识,知识结合实践,如同一个原子反应堆,将发挥无穷尽的效力,让人受用一生。
注:图片摘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