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一个产品思维角度来看
学一个产品思维课,
里面讲到,
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就像如何去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一样。
由表及里可以大致分为5层,
总结如下:
----------------------------------------------------
1.感知层
一个人,
你看到他的第一眼,
如:身材、相貌、声音、穿着打扮等,
就是最表面的感知层。
----------------------------------------------------
2.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
也就是所处的社会身份,
比如:学生、演员、军人、公务员、医生等。
特别是在工作中,
以设定好的固定角色,
与他人进行接触,
是比较浅层关系。
所以像这种角色对接的关系,
是很难达到彼此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就像好多人说,
别妄图在工作当中交朋友一样。
----------------------------------------------------
3.资源结构层
如:家庭背景(家里有矿否?)、
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
----------------------------------------------------
4.内核
一个人为什么会不安、焦虑、惶恐、机关算尽、上蹿下跳?
是因为他的生存感、存在感、不安全感等没有得到满足。
他就会不断去寻找那个能给与自己安全感的人;
就会努力的、拼命在工作中找到认同感、价值感等。
所以,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
5.能力圈
正因为一个人因为存在感这个内核的驱动,
他才会为了满足存在感,
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能力,
如:体魄、社交、财富、工作等。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
他也就不再扩充自己的能力圈了,
不再去费尽心思折腾了。
就像很多女人结了婚,
就不化妆了;
很多男人在事业上成功了,
就不再奋斗了。
----------------------------------------------------
总结:
借用前三层对一个人进行判断,
都是非常浅层的。
要想跟一个人能有更深入的关系,
就需要从他的能力圈和内核去深入了解,
看其适不适合、合不合拍。
-------------------------------------------------
PS:
怎样去判断一个人?
无外乎是:
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终于品质。
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交友也得要势均力敌。
----------------------------------------------------
二、从习惯看性格
看了一篇解说《平均的终结》的文章,
里面就探讨:性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中大致定义了什么是性格和习惯,
如下:
1.性格: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性格表现不一样。
(如有人在陌生人面前,他就表现得内向;
在熟人面前,就表现得外向;
面对压力的时候,就表现得有点内向;
在办公室里,就表现得特别外向等。)
2.习惯:某种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做法。
(比如你每天去上班,形成了一到某个路口就右转的习惯等。)
3.文中最后总结认为:
性格和习惯两者可能没有差别,也许习惯就是广义的性格,性格就是侠义的习惯。所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4.感悟:
开始隐隐的觉得心理学派和民间性格学派那么多,都在研究和纠结一个人的性格到底是怎样的?还不如像这篇文章中说的一样,要想去了解一个人,不要总想着搞清楚他的性格是怎样的,而是可以先去了解他到底有哪些习惯,特别是在不同场景下的习惯。然后做成习惯情境列表,就可以大致对照出他这个人是怎样的。
还有就是要是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性格不太好,想改变,那么就从可改变的相关习惯着手去做、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