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多久没给爸妈打过电话了,不是想不起来,而是不想。
很多次心里想着下班给爸妈打电话,最后又放弃。
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从小对家抱着一种逃离的心态,对父母,则像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家庭那样不善表达。
我觉得最好的消息就是没有消息,每个月都给爸爸一点钱,但不会常常打电话。“按时吃饭,不要喝酒,照顾好自己”这种话从来说不出口。即便我知道一个人留守在家的父亲非常需要关怀。
从小受很传统的那种家庭教育,在家不允许睡懒觉,每天早晚都要扫地。
尤其是女孩子,要勤快,能干动的活都要去干。
大热天去地里拔草,种玉米或者豆子时候帮大人丢籽,捡麦穗,剥玉米,看场,割草,捡柴,喂猪,清理猪圈,甚至喷农药,这些活小时候都干过。
由于家里穷,父母拼了命地挣钱养活我们,每天都敢很重的体力活白天几乎不在家。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更是从没上学就成了每天必须做的事。
所以,从小就有逃离家的想法,总觉得离开了家,就不用做这些讨厌的事了。
所以,很努力地学习,就为了去外面上学。
小学五年级考上县里的寄宿制私立学校,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终于不用在家干活了。
不过现在还是很感激父母这种教育,让我从小就有很强的自立能力。
所以,当社会对九零后的评价是温室里的花朵时候,特别不能理解。
在家里吃饭是有规矩的。
首先是盛饭时候要有顺序,第一碗给地位最重的人,一般是给爸爸,接着是妈妈,然后是弟弟,最后才是我和妹妹。有客人时候第一碗要给客人,长辈来了比如爷爷、姥姥,第一碗当然给长辈。
后来去男朋友家时,我也按着这种顺序给大家盛饭,盛了两碗后他爸爸说不用管,谁吃谁盛。这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像我家那样吃饭。
女人是不可以与客人同桌吃饭的。小时候家里来客人,就让我和妹妹单独在厨房或者自己房里吃,有时候妈妈也和我们一起。他们说女人家不让坐桌。(还是重男轻女的延袭)
绝对不可以平白无故不吃饭。不知道谁规定的,吃饭时候就要一家人一起吃,你不吃也得出去坐在那里,不然要受到训斥“好好的,为啥不吃饭?弄得跟生气一样”。
小时候父母常常因为钱吵架,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年级(大二开始申请助学贷款,天呐~我还有九千块钱的助学贷款没有还……),每年开学季都是父母最愁的时候,因为要给我们筹学费,四处借钱。
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供我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市里最好的高中,可惜我不争气没有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虽然妈妈一直有点不愿让我们上学,想让我们出去打工挣钱的意思,但爸爸不是重男轻女的人,我和妹妹还是上完了大学。
大四的时候,那时爸爸腿病已经两三年不能干活了,全家靠妈妈一个人打工维持,虽然我和妹妹几乎不跟他们要钱,但仅仅靠她打工那点钱家里依然过得十分紧张。她特别反对我考研,用她的话就是“都上这么多年学了,还想上学,你看看人家谁谁家闺女打工一年给家里寄多少钱。”
妈妈作为长女当年就是因为家里供不起而辍学的,所以在她眼里同样为长女的我早就该挣钱养家了。
我理解妈妈,所以不怨她,也不怨家。
父母的交流方式以及相处方式,我极为不喜欢,尤其是他们吵架时候,我们姐弟就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他们总是不能好好说话,明明非常简单的事非要搞到两个吵起来才算完。
比如吃饭,我爸总是用一种特别怪的拖长的腔调说“叫你妈吃饭去~”他明明可以直接叫我妈来,却非要让我们传话,我特别讨厌这种传话。
还有就是改善伙食的时候,一家人在一种怪怪的氛围中推来推去,尤其是我爸想给我妈吃,我妈偏偏要给我们吃的时候,整个气氛搞得跟鸿门宴似的,特别不舒服。
我十二岁开始上寄宿制学校,对于家温暖和谐的记忆几乎没有。父母好像从来没有一整天一整天都和和气气的过,总会有口角。
中国式的关心总是尴尬,顾左右而言他。而且总是用生气的语气表示关心,就是不会好好说话。
一直到现在,我妈每次给我打电话语气都怪怪的,一种似乎庄重又似乎诘问的语气,每句话都要带着一种不满的或者其他不愉快的情绪。所以我特别不喜欢跟我妈打电话。
尽管我自己讨厌那种阴阳怪气的说话方式,但是我却发现自己已经快成了跟我妈一样的女人,经常用奇怪的语气跟男朋友说话,比如让他洗碗,总是带着愠怒丢一句“你能不能去把碗洗了?”还附带一个皱眉瞪眼。而且经常用命令或不满的口吻让他做事,他好像也说过我“好好说话不行吗?”,我却从来没有改过。遗传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非要结婚的话,我希望有一种喜欢的夫妻相处模式,而不是跟我爸妈那样。
家里的条件也让我喜欢在外面的生活而不是在家。因为即便是租的房子,也比家里条件好很多。
所以,我特别想努力挣钱,能够重新给家里盖一套房子,或者给爸妈在县城买一套。现在村里全都树起了两三层的独院小楼,只有我们家还是住了二十几年反复修葺的三间瓦房。
杨改兰事件和徐玉玉事件出来后,我特别能够理解她们,特别想抽那些指责她们的人。
你没有穷过,根本不知道贫穷的可怕,由贫穷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思想带来恶性的影响。
那些只知道“何不食肉糜”的道德婊,永远无法理解九千九百块钱对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杨改兰们赴死时是怎样的心情。
对于穷人来说,活着真的太艰难太累了。
当生存都成了问题,你让她拿什么去考虑生命的意义?
当每年父母舍着一张脸低声下气四处借钱凑学费,每到过年躲着一波一波的讨债人,你让她怎么承受被骗的事实?
我们不是要我穷我有理,我们也不祈求你们帮助,只希望你们不要站在道德和人性层面来对我们指手画脚。
做了怎样的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了结,是我们的选择,没有妨碍你们一丝一毫的生活。
穷真的非常可怕,它不仅会让你物质生活艰辛,还会让你见识短浅,格局狭小,骨子里自卑。
因为穷,我对于食物的要求永远是实惠,一直到现在都是做出选择时永远是看同样的钱是否可以买到更多。所以,初中三年每顿饭都是两个馒头一片辣条两块钱一大包那种,从来不吃炒菜,以便把每个月生活费控制在五十块钱以内。高中在市里上学,为了省路费很少回家。大学开始不跟父母要钱,所以拼命兼职,假期打工,自己养活自己。
同时因为不怨讲自己家穷而得同情,大学四年都没有申请到过助学金,因为叙述家庭情况时候遮遮掩掩还不会哭。
因为穷,没有买过所有小时候会买的东西,比如小人书,明星海报,女孩子的发卡,指甲油,玩偶。高中的MP3,大学的笔记本电脑都没有过,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所以,识字以后,求知若渴的年纪都是看亲戚家孩子高年级的课本、家里的日历,很多谚语和古诗词都是从日历上背会的;大学开始一直嚷着学Ps,却只是看视频;写东西都是手机打字,心里一直在酝酿着小说总想着等有电脑了再写,所有的文字仅仅有机会时候才能发表于网络。2011年上大学,智能手机还是大三时候才开始用的。
因为穷,工作后才渐渐舍得给自己买过百的衣服,从来不化妆不仅仅因为手残,还因为那些化妆品自己买不起。甚至连护肤品都买得很少。
我做不到妈妈辛苦在外打工,爸爸受着病痛的折磨,自己花几千块钱抹脸上。
穿衣服一直很土,现在也是,因为好看的衣服总是舍不得买。曾经室友说买的衣服好不好看跟价格没有多大关系,那是她不知道她最便宜的衣服都比我最贵的贵。
因为穷,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更不用说特长班了。所以每次看到别人会跳舞,会弹琴,会画画都特别羡慕,因为我什么特长都没有。
因为穷,到现在都不敢去逛大商场不敢去品牌店。怕被店员嘲笑。
其实,我并不怨父母,不怨家境。毕竟父母拼尽全力给了我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长成了坚韧、独立、勤劳的人;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温暖的人,他们小心维护我的自尊和敏感,让我长成善良、宽厚、懂得感恩的人。
但我讨厌家里的氛围,和那种用错误的言辞和语气表达对亲情的需求,以及对家人关心的方式。
和男朋友在一起快四年,很多人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我总是说还不想结婚。
其实我是害怕,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组建家庭,更害怕婚后生宝宝,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教育宝宝,而且目前来看我们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
再有就是,谈恋爱以后,男朋友的宠爱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小女孩儿。
作为家里的长女,从记事开始就扮演勤劳懂事照顾他人的大姐姐角色,在家是照顾弟弟妹妹,上学时候也自然照顾朋友和同学,从来不会撒娇从来不会依赖他人。
而谈恋爱后,我学会撒娇,学会了依赖,学会了像个小女孩儿那样去享受被照顾被宠爱被包容的感觉,年龄越大反而觉得自己越来越孩子气了。童年缺爱的我,贪婪地享受这种被爱被呵护的感觉,不愿长大。所以,还不愿去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而且,一旦结了婚,我就不好意思每个月都把钱给我的家人了。家里现在这个样子,也就靠我们姐弟改变了,妹妹刚毕业正在实习,弟弟两年了下落不明。
妈妈是个心事很重又悲观的人,作为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眼界也不怎么宽,一个人在南方的小电子厂省吃俭用打工好多年。
四十多岁的爸爸,因为双腿疾病丧尸劳动力,走路都成问题,这些年每天一个人在家,心里也是很痛苦。
所以,每次妈妈给我打电话,每次想起家里,我都觉得窒息而绝望。
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是个孤儿,无牵无挂。
有时候甚至想过父母离婚,甚至宁愿妈妈出轨再嫁一个条件好的人,不用这么辛苦。而爸爸留下来由我照顾。反正孩子都大了不存在抚养权问题,也没什么家产,离婚不过是一纸协议的问题。
可是,二十几年了,如此贫贱夫妻,他们还在坚守。
我记得妈妈说嫁给爸爸是因为他有责任心,爸爸不能养家后,妈妈就担起了这份责任。有时候会听到爸爸对妈妈的愧疚和对家的自责。
当然也有想过自己以死解脱,但是想起操劳半生的父母,又于心不忍。
生不由己,暂且苟活。
我是一个穷人,如草芥一般卑微,也如草芥一般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