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过瘾的悬疑片了。
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阿婆(阿加莎)最为知名的作品,几度被拍摄成影视作品。这一次的影片,可以说导演也是诚意满满,在先人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很多现代的气息。
电影开篇就是一幅宏大的场景,用了大场景拍摄的画面来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每个人看到这样的场面,都必然被他的气势所震撼。整个影片下来,你会发现大场景与近景的切换非常之频繁,这样的效果就是在整个扣人心悬的情节里面,得到一丝呼吸的空间,不会让人感觉太压抑,降低了压迫感。同时,大场景展示的画面大多是户外美景,增加了一种视觉享受。
1.导演,你确定这不是福尔摩斯-波洛?
影片中主角一登场,就立马给人一种很威严的形象。一身大义凛然的侦探派头,尤其是那非常有个性的胡子。说到这个非常独特的胡子形象,据说是导演与剧组花了八个月时间调研和设计所得。这也是导演在听到上一次阿婆对于前一部电影中波洛形象很不满之后,特地打造的一大亮点。
可是在大神探出场后,一股浓浓的"夏洛克"气息扑鼻而来。看过神探夏洛克的人一定不陌生,神夏的办案风格之一绝就是——"以貌取人"。所谓的以貌取人就是通过观察,从细节去判断和推理。此时的波洛,应该叫做"福尔摩斯·波洛"。
从他开场的破案,观察墙壁的裂痕着手,就展现了这个风格。可是,阿婆的原著里面,波洛可是主打心理学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会设计这样的形象。太累死了,就连办案的时候说得话都一样,不允许别人打断他,要求安静。这不是夏洛克穿越吗?
影片的情节还是非常紧密的,每个场景环环相扣,设计的相当到位。而整个故事的高潮就要在上了东方快车之后开始的,一节十三人的车厢,一个扑朔迷离的杀人案即将上演。
其实那个晚上,当波洛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之后,他探出头来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乘务员就在外面,站在雷切特车厢外询问,得到一句没事之后就入睡了。
此时,我就已经感觉到雷切特已经被杀死了。但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到后来案情明了后,我唯一感到非常疑惑的就是,雷切特他会不会说法语?因为当时乘务员与里面的人对话说的是法语,如果能够知道雷切特(美国人)不会法语的话,那这就是很明显的破绽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从何处可以得到解答,至今不解。
再往后,就是大神探开启了自己的审判之旅。每个人都被单独问询,每个人都有嫌疑。
在这个煎熬的破案过程中,波洛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随着问的人越来越多,他发现案子越来越错综复杂。他自己也是特别的沮丧,可谓是他破案生涯的一个难点,挫败感十足。
最终,在一系列的抽丝剥茧之后,他发现了案件的核心点都在于所有人跟同一个人有交集——阿姆斯特朗上校。死者雷切特是当年的杀害其女的凶手,最终导致一家四口全部死亡的悲惨案件。而这里所有的嫌疑人都与上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到底谁是凶手呢?
在波洛最终获得真相之后,他自己也无法像当初一样,真的只与罪犯作斗争,永远做正义的一方。相反,他自己也感到了无助。
按照波洛一贯的破案风格,他始终坚持真相至上的原则,追求正义,绝不半途而废。可是,随着接手的案件越来越多,离真相越来越近,同时发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发现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丑陋不断呈现在他面前。
一旦陷入到人性险恶的节点,人就会显得很无助,很疲惫。这就是为什么波洛也跟自己说自己太疲惫了,心力交瘁。
每个人都是杀人犯该怎么办?这是命中注定让波洛违背自己一贯的风格么?答案的确如此。倒不是说因为大家犯案了,波洛就不敢向警察如实汇报,而是这里面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雷切特本是杀人犯,他是罪有应得的恶魔。这些人这样做,是为了伸张正义。
2.正义和真相,到底该怎么抉择呢?
波洛选择了正义。但是这不代表纵容犯罪了,而是从人性的角度上考虑,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联想到最近很火的江歌案,通过各方面的信息大致了解了案情。目前,深处舆论漩涡的就是刘鑫,感觉大家更多关注的不是杀人犯,而是这个从道义上来说为人所不能容忍的女生。一个感觉就是大家觉得刘鑫不值得救,她现在才该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吃瓜群众,只是根据一些网络信息而在此义愤填膺,每个人都愤愤不平。此时的刘鑫就像是在接受大众的审判,而这个利刃——网络暴力,随时都有可能带走另一个生命。
记得梁文道先生做过一起节目,讲的就是人肉搜索背后的网络暴力。讲的是一个韩国女孩带宠物狗坐地铁,然后小狗在地铁大小便,女孩却不以为然。此情此景被人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到网上,最终达到了4000万点击量。
结局是什么?网友们开始了人肉搜索,一家人信息被公开,一家人无法正常生活。女孩被单位辞退,她的姐姐得了抑郁症,父母亲搬家隐姓埋名。
大家说这是对女孩的一种惩罚,这是她罪有应得。可是,你是否想过女孩是否精神正常,她是否有意为之呢?到最终搞得一个家庭破碎,这就是最终的审判么?
谁可以给你赋予审判的权利呢?尤其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好像是法官,自觉地行使了原本属于法官的权利。
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实。
假如这个人是你的亲人,甚至是自己,你觉得会怎么样?这样做公平吗?这样做正义么?
诚然,刘鑫的做法让人所不敢苟同,她在江歌遇害时到底做了什么有警察来下定论,我们无法妄下评判。但是从江歌遇害后,她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义愤填膺,为江歌感到痛心,会让人义无反顾地支持江歌妈妈。
一个现代法制社会,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众就蜂拥而上,每个人都成为正义的使者与审判者,群情激昂,那我们的法律该如何安置?
试想,假如真的刘鑫被网络暴力逼死了,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呢?
当人性与法律冲突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
这个问题很大,我相信不是个体所能解决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能做和应该做的是愿逝者安息,做一个理性的沉默者,唯有把这一切交给法律。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转发交流。点赞是对我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