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重要性
发现阶段就是提及个人时的第一印象。在个人品牌打造的发现阶段,必须下狠功夫。很多人头脑一热就打造个人品牌,然后开始刷屏,刷存在感,寻找曝光,这种行为是大错特错的,在个人品牌建设阶段,尤其要做好个人规划。个人姿态、个人气场、个人形象等,还有与用户和目标人群之间的关系,这些需要重点关注。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是以专家身份,被你身边的好友和同事隆重推荐,和你在马路边被你偶然碰到这两种情况,留给你的第一印象会有什么区别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一个人的出场如此在意,以至于已经忘记有些人到底是谁。我们只是隐约的听过他们的名,会觉得他们是很厉害的人,对此非常崇拜,其实压根都没有见过面,我们只是通过道听途说,只是通过媒体报道,便成了他们的粉丝。
个体品牌除了代表溢价以外,还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值钱,同时也代表了信用。信用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及信任程度,信用和溢价是个人品牌最重要的地方。而且个人品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个体的流量。个人在品牌打造当中就已经自带流量了。溢价+信用+流量是个人品牌所能带来的丰厚回报,因此在这里鼓励所有朋友都试着打造自己的品牌。
打造好的个人品牌所能带来的好处,不止是溢价、信用、流量,对人的自信也能锦上添花。发现阶段是个人品牌从茫茫人海中被发现的基础,其重要性几乎占到个人品牌打造的50%,如何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是我们在发现阶段的重要功课。需要注意的是被发现的时候如何处于我们最理想的状态。
个人品牌的关键
有的人认为个人品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变现能力,及出名后能否转化为金钱。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出名一点都不难。既然出名不难,难的是什么呢?质量。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该怎么注意质量?有一个公式和大家分享:个人品牌质量=流量x稀缺性x品质。
在这个相乘的公式里,每个变量都会直接影响个人品牌的质量。其中流量代表了一个人的品牌影响力;稀缺性需要适度,也就是一个人的能力稀缺、品牌稀缺、曝光度都要适中;品质可以理解为口碑、调性、观感。
这三个变量相乘所得就是品牌质量,个人品牌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这三点。个人品牌那就是影响力、稀缺性和品质的关系。
所谓的影响力,就是一个人的品牌流量。个人品牌要想建立起来,要想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知名品牌。首先要建造和打造个人影响力,我们从小范围逐渐扩大到大影响力,甚至扩散到全世界,影响力大小就成为我们衡量个人品牌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三个相乘变量中的任何一项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品牌的质量。比如稀缺性,有人说想出名很简单,只要在各个地方不停刷脸就行。当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随时随地都能被大众看到,而且在并不那么高级、并不那么适合、并不合时宜的场合频频出现,大家会认可你品牌的高质量吗?
最后一点是品质。有些人虽然很有名,出现的场合高大上,稀缺性也合适,但他的品质总会给人以不适感,比如他说的话让人很不踏实。由于个人品牌有三个相乘的变量构成,所以品质也是会影响个人的质量的。质量是用来衡量个体品牌打造是否得体,是否适宜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个人品牌的打造,只是为了曝光、刷流量,让更多人认识,那也没有太大的难度;有难度的是如何控制和平衡好既有影响力,又在稀缺性适度的情况下,出现在与自己调性、身份和定位相符的环境中,这些因素的平衡才是最难的。
发现的指数级增长思路
很多人希望能在个人品牌的发现阶段,实现快速的突破性增长,倘若一个人的个人品牌能同时被很多人知道、实现指数级增长,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毕竟局限在几个人的小范围内,被发现产生的影响力也会很小。大范围扩大影响力是个人品牌打造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任务,因此这个阶段的线性增长实际上并不具备意义。但如果能够实现指数级增长,则是在发现阶段扩大个人影响力的最好效果,因为批量扩大影响力更符合大家心目当中对于影响力的印象。
如何才能实现指数级增长?这里有五点建议:
建议一 写作
为什么说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级增长思路呢?因为它的边际成本可以不断递减。一篇文章出炉,可以成为阅读量10万+的爆款,也可以只有你一个人看到,但是两者付出的写作时间和写作成本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写作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数级发展思路。有些人在写作上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的人天天写,觉得自己很勤奋,自我感动,但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可读性,靠强行刷存在感,也就换来了几百阅读量。还有人觉得写作就是想起来就写,想不起来就算了,今天写这个话题,明天写那个,这些行为都不是职业化的写作方向。很多时候,马不停蹄天天写也写不出好文章,倒不如停下来,用几十天乃至上百天的功夫磨出一篇好文章,这就是指数级的思路。细细打磨一篇好文章的性价比,要比你坚持天天写、做苦行僧来的划算。
另外,很多朋友虽然每天写东西,但是今天写这个话题,明天聊那个话题,就像是散弹一样,散落在各个地方。这样的文章很难形成合力,而且大家对你的认识也无法形成固定标签,这种写法会对你的个人品牌增长产生障碍。要想通过写作这个方面形成指数型增长,那就尽快在写作方面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写作方向,并尽心打磨出一篇好文章,把它作为你广为流传的爆款文章。
建议二 公开演讲
很多活动、节目是公开演讲的锻炼场。而公开演讲,这一项技能对于个人品牌而言,在发现阶段的增持尤其显著。因此,如果在这方面有潜质的朋友,可以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公众演说能力。公共演讲同属于公开传播,是大范围的指数级增长的传播。
建议三 借助爆款事件
有的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作,也未必能说得出来,但又特别希望做出一番成就来。比如说著名的冰桶挑战,如果你是冰桶挑战的活动策划人,或是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人,借助这一类的爆款事件去打造个人品牌的话,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上的策划如火如荼,很多人都借助策划促成了发现阶段的指数级增长。
建议四 一技之长
在如今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并加以坚持、修饰和传播,就可以迅速成为你个人品牌的指数级增长阶段的思路。如笔记侠这类的。
建议五 名人背书
背书也是品牌领域里的常见方式,其对个人品牌打造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比如说大v的背书、比如你得到某个明星名人的推荐。这种背书方式就是在发现阶段指数级增长的思维,因为发现阶段口碑很重要。
个人品牌就像人的左右腿,如果左腿代表实力,右腿代表影响力,要往前走就要左腿迈出一小步后,右腿紧接着跟上,右腿迈出,左腿再跟上......如此循环往复,永远都是实力和影响力相辅相、互相帮扶共同往前运动的结果。
在个人品牌的打造上,我们永远都要强调:当你的实力低于名气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努力提升自己,让实力配得上名气;当实力又高于名气的时候,再去考虑指数级的增长思路,这是对于指数级增长的一个提醒。
社交效率:第一印象的夯实
如何在别人脑海中留下一个持久的印象?每个人第一印象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交效率又称作印象效率,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次性可以社交很多人;第二种情况是一次可以影响对方很久很深。
“很多人”和“很久很深”共同构成了社交的效率。同样是社交,有的人天天在外边刷脸,有的人天天在朋友圈刷屏;有的人深居简出,但是他出去一次,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能做到跟很多人同时社交,社交效率很高。
社交效率也就是说:社交次数并不在多,也不在于频繁露脸刷存在感,而在于效率高低。如果你能一次性就让别人深深记住你,或者一次性覆盖很多人,让所有人都对你产生印象,这就是高社交效率的体现。在个人品牌发现阶段,社交效率至关重要。我们该怎么夯实第一印象?这里有三点建议:
建议一 建立外形印象和外形标签
有些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经常会说,“有人说我长得像XXX的”;还有人在亮相的时候有一些标志性动作,或是标志性的形象。比如王家卫每次都戴黑色墨镜,这种视觉锤就成为了个人外形标签。不断强化自己的外形印象、建立外形标签是很明智的夯实方法,因为人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视觉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建议二 交谈对象的夯实
当我们与对方第一次交谈的时候,看着对方眼睛大大方方的表达,这就是一种印象夯实的表现。在交谈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很明确的把自己的观点归纳成完整的句子进行发言,有建议性而没抱怨性,这就是很好的交谈印象。在交谈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一味附和,并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发言往往“偷偷摸摸”;而有的人发言很有建设性、十分中肯、观点明确、表达大方,而且会选择时机,在人群安静下来的时候,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其间并无多余的抱怨,这样的发言别人注意不到才怪呢。如果在交谈时很认真的看对方的眼睛,时常点头予以回应,并在恰当的时候给出建设性意见,同样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建议三 其他印象
我们在与人第一次交谈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有人多才多艺、有人具有关联性。但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比如很多人会在一些职业社交场合交换微信,微信名称是火星文或者网名,不用自己的真名。你的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都应尽可能使用真名,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称。反复强调自己的名字,本身就是夯实印象的一种表现。
发现阶段的注意事项
每个人都有微信,有的人微信好友已有5000,少的也有几百了,在这样好友过载的情况下,你是否对每位微信好友都有印象?你是否对哪些人印象特别深刻?哪些是你的熟人?哪些人你有一点模糊印象?哪些人几乎连模糊的印象都没有?哪些人你压根都不知道怎么加的对方?这些人在你朋友圈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估计这样的问题会难倒很多人。几乎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里都有自己压根就不认识的人,这些人你似乎知道是如何加的他,但你和他之间并没有任何来往,你们之间没有过对话,甚至不曾相互点赞或评论,你对他的印象极弱。这个人到底算不算好友?他的第一印象在你这里算不算已经发生了?
基于这些问题,不管是口碑传播中的发现、直接发现,还是在社交媒体里的发现,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去纠正。所以在一个大家都高效社交、高效发展自己朋友圈子、高效建构个人品牌的时代,您的第一印象就要更加慎重。在个人品牌发现的阶段,这里有四点注意事项和大家分享:
1)在固定的内容输出之外,提早明确个人核心标签。打造个人品牌的关键一步是输出内容,不管是通过写作还是演讲途径。除了固定输出内容,明确个人核心标签,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给各位一个建议,你的核心标签可以有你的“职业技能+性格标签”构成。比如:
徐小平:知名天使投资人+老顽童
罗永浩:锤子手机创始人+性子倔
我们发现,但凡是那些个人品牌打造比较成功的人,他们的标签往往都是职业标签搭配性格标签。但是在这里也不得不嘱咐标签不要乱贴,要慎重,不然一时的需求是满足了,将来还得回过头在个人标签这里补课。
打造个人标签的确存在标签乱的问题,个人的标签不要乱贴。如果有一天你在某个场合中,用某些词打动或刺激了对方,这些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标签。打造标签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毕竟他未来很有可能演变成对你的影响。因此大家在打造职业技能标签和性格标签的时候,要考虑得长远一些,尽可能扩“宽”扩“广”。“宽”和“广”的范围对个人标签的打造是锦上添花的。
2)寻找合适的效率放大器。个人品牌打造是一个效率的工程,我们需要有指数级增长的思路:要准备些什么?需要多大舞台、多大内容做支撑?这时能否找到合适的效率放大器就至关重要了。寻找效率放大器的时候,大家往往会通过一些很开放的途径,比如说公开的论坛、演讲活动等。但是在这些效率放大器面前,你是否有足够的内容储备、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这也是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3)365°处处皆个人品牌。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个人品牌的表达,不光是你朋友圈、群里的每次发言,还是你写的文章、你的穿着打扮等,其实都在渗透你的个人品牌,透露出你在发展阶段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就像罗永浩,他的“彪悍”和“情怀”只是偶尔说出口的一句话,却成了他最大的标签。事实就是如此,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品牌的发展,成为你的个人标签,等你将来想撕掉标签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4)注意一个人品牌打造的连贯性和内容渠道的升级。很多人对这些事不以为然,在个人品牌影响力迅速扩大之后,就放弃了对个人品牌的持续打造和规范。丧失连贯性会对个人品牌打造形成暴击,毕竟爆火之后销声匿迹的例子数不胜数,那时想重振个人品牌就真的不容易了。
另外,在内容和渠道这两个方面也要不断迭代升级,这体现在:
对外输出的内容在规格、深度、广度、数量上都要持续迭代升级;
寻找合适的效率放大器,渠道也要不断迭代升级。有的时候,渠道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你个人影响力的提升、个人品牌的构建,你对渠道的精选能力也要持续上升。
以上四点就是对于个人品牌发现阶段的四个重要注意事项的阐述。个人品牌的发现阶段只有一次,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印象弥足珍贵,因此希望各位朋友能在个人品牌打造初期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做好防备,全力出击。